输入机构/课程/服务名称

福州鼓楼区2023小升初招生办法

2024-03-05 10:59:10
# 福州小升初招生

一、初招对象

  鼓楼区初中招生对象为鼓楼区小学毕业班学生及要求回鼓楼区录取的符合回鼓楼区升学条件的鼓楼区外小学毕业班学生。

二、初招程序

  (一)报名办法

  1.鼓楼区小学毕业班学生于6月14日-16日在就读小学报名,报名时应向学校提交户口簿、父母居住证等材料核验, 并留复印件存入档案,学校统一组织报名登记。

  2.要求回鼓楼区录取的符合回鼓楼区升学条件的鼓楼 区外小学毕业班学生,按本办法公布的报名时间和要求报名 登记。

  (二)录取批次

  五城区初招录取分批次进行,招生先后顺序依次为:

  1.福州外国语学校外语班、福州艺术学校招生;

  2.民办初中招生;

  3.部分通过摇号招生的公办学校摇号招生;

  4.其他公办中学招生。不同批次志愿可兼报。

  填报志愿但未被录取的学生可继 续参加初招后续批次的招生。已被录取又要求退档的毕业生原则上由学籍所在区教育局安排公办学校就读。同时被上述 第三批次两所及以上公办校摇号录取的学生,由家长自主选择一所学校录取,学校不再组织补录。初招录取后按照每班 总人数、学生男女比例等均衡原则,在“榕教之窗”系统完 成均衡编班。

  三、录取办法

  (一)对口升学五城区初中招生工作实行中小学相对就近对口升学办 法,公办小学毕业班学生按初招对口方案安排公办初中升学。

  在鼓楼区公办小学就读的随迁子女、需继续在城区片公 办初中就读的留城生(户籍在仓山、晋安两区农村片及马尾 区,现在鼓楼区小学就读的小学毕业班学生;港、澳、台籍 学生;外籍学生)均按初招对口方案安排升学。对口初中不 具备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资格的,外籍学生由毕业小学所在 区安排在经备案的具有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资格的学校。

  (二)回原籍升学

  1.以下四类户籍在五城区但户籍地与学籍地不一致的 毕业班学生若要求回户籍所在地升初中,“两证”(居民户 口簿和住宅用途的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比照小学 招生办法片内生界定,下同)统一的安排在片区小学对口的 初中入学(回福州实小、井大小学招生片原籍录取的学生安 排福州十九中入学);“两证”不统一的由户籍所在区安排 初中入学。

  ①户籍在鼓楼区,但在仓山、晋安两区农村片小学或马尾区小学就读的;

  ②户籍在仓山、晋安两区农村片或马尾区,但在鼓楼区小学就读的;

  ③户籍在鼓楼区,但在民办小学就读的;

  ④户籍在鼓楼区,但在五城区以外小学就读的。户籍在鼓楼区但在五城区以外小学就读的小学毕业班 学生,如申请回户籍所在地升初中,应在就读地参加毕业考 试后,于 7 月 15 日(双休日除外)之前持“两证”和学生档案回户籍所在区教育局报名;

  2.允许符合福州金山中学、福州四中桔园洲中学、福州 格致中学鼓山校区、福州江南水都中学、福州四十中金山分 校、仓山区金港湾实验学校、福州四十中凤岗里分校、福州三中晋安校区等八所新区中学对口小学片内生条件的五城 区其他小学毕业班学生,回相应的新区中学升学。因福州金山中学、福州四中桔园洲中学、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福州江南水都中学生源爆满,且其对口小学已配套完毕,自2020 年 6 月 8 日起,因新购买上述学校对口小学片内房产(不含已签订房产交易合同并办理网上备案但未取得产权证)而 符合片内生条件的五城区其他小学毕业生,不再允许回相应 的新区中学升学。

  符合八所新区中学对口小学片内生条件的回原籍申请者应填写《福州市五城区初招回新区初中申请表》,于 6 月14 日-16 日持房屋所有权证(不动产权证书)、户口簿等相关材料的原件、复印件到相应初中学校认定后,持相关材料 到毕业小学所在区教育局审批。

  自 2021 年起,申请回清华附中福州学校升学的,按相关单位的文件精神执行。

  (三)民办小学毕业班学生升学

  民办小学毕业班学生由民办小学所在区教育局统筹安 排升学。如户籍在五城区,需回户籍所在地升学的,按“录 取办法”第(二)点规定安排升学。

  (四)政策照顾对象升学

  1.台商子女按初招对口方案安排升学,也可以申请升入 本区内有开设台生班的初中。

  鼓楼区开设台生班的初中学校: 福州屏东中学、福州延安中学;台商子女的身份确认,由监护人向市台 办提出书面申请, 并提供升学所需材料,经市台 办审核后,符合条件的由市台 办统一造册于 7 月 1 日之前报送市教育局办理升学手续。申 请升学所需材料:父母的台胞证和台湾户籍证、营业执照(股 东协议书)或聘书、能证明子女年龄和学历的证件(如户籍证、往来大陆通行证、成 绩单等)。

  2.因住宅被征收跨区异地安置需跨区升学的,经家长申 请(附住宅征收安置协议、户口簿、居住证明材料),学籍 所在区和安置地所在区教育局审批后,可由安置地所在区教 育局统筹安排升学。

  3.其他政策照顾对象按有关通知精神办理升学。

  (五)福州外国语学校外语班招生

  1.招生办法


  福州外国语学校根据学生志愿,自主确定外语班的录取 对象,只能进行相关语言类素质能力测试,不得测试其他学 科知识。

  2.招生程序

  6月 29 日-7 月 4 日,五城区小学毕业班学生可通过“榕教之窗”系统选报福州外国语学校外语班中的一个志愿。

  7月 12 日,福州外国语学校外语班招生。

  (六)福州艺术学校招生

  1.招生办法福州艺术学校根据学生志愿,自主确定艺术专业的录取 对象,只能进行术科测评,不得组织文化科目考试。2.招生程序6月 29 日-7 月 4 日,五城区小学毕业班学生可通过“榕教之窗”系统选报福州艺术学校艺术专业的一个志愿。福州 艺术学校戏曲表演(闽剧表演方向)专业代码: 06795,舞蹈表演(民族民间舞方向)专业代码:06796,戏曲表演(器乐方向)专业代码:06797,合唱实验班专业代码:06798。7月 12 日,福州艺术学校招生。

  (七)福州格致中学保福校区、延安中学教育集团国光校区招生

  1.招生办法

  福州格致中学保福校区、延安中学教育集团国光校区分 别向铜盘中学、二十二中(格致中学西洪校区)对口小学毕 业生及符合回原籍升学条件的小学毕业生招生。采取学生填 报志愿,随机摇号确定录取对象办法。

  如填报志愿人数未超 过招生计划数的,则全部录取;如填报志愿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则由摇号确定录取对象。

  2.招生程序

  7 月 3 日-7 日,符合福州格致中学保福校区、延安中学教育集团国光校区招生要求的的小学毕业生通过“榕教之窗” 系统填报志愿,福州格致中学保福校区志愿代码:01050, 延安中学教育集团国光校区志愿代码:01064。

  7 月 21 日,对填报志愿学生组织公开摇号招生,并公示摇号结果。

  (八)民办中学招生

  1.招生办法

  ①原则上优先满足民办初中所在辖区学生入学需求。

  ② 民办初中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数的,一次性全部录取; 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除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教育优 待照顾对象可单列录取外,所有报名学生实行摇号随机录取。

  ③民办九年或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毕业生原则上应按 学生或家长意愿优先直升本校初中部,本校初中部招生容量 不足的,采取随机派位方式录取;小学部毕业生录取后仍有 剩余计划面向外校招生的,按第②点规定录取。

  ④填报民办 初中志愿没有被民办初中录取的毕业生,按初招对口方案升 学。

  ⑤已被录取又要求退档的毕业生原则上由学籍所在区教 育局安排公办学校就读。

  ⑥摇号由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做到 公开、公平、公正。

  2.招生程序

  7 月 3 日-7 日,五城区毕业班学生及外地回来升学的小学毕业班学生可通过“榕教之窗”系统填报五城区内两个民 办中学志愿。

  7 月 13 日,第 一志愿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完成第 一志愿的招生。

  7 月 17 日,公布民办初中学位余额,随机号等信息。

  7 月 18 日,第 一志愿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初中摇号招生;已完成第 一志愿录取,但尚有招生计划余额的 民办学校,视第二志愿报名人数招生(存在两种情况:

  1.第 二志愿报名人数未超过剩余招生计划数的全部录取;

  2.第二 志愿人数超过剩余招生计划数的摇号录取)。

  (九)回外地升学注意事项

  回五城区外升学的学生档案(密封)一律由学生家长签 收带走。需跨县(市)区到外地升学的学生领取学生档案的 程序如下:

  到意向就读地县(市)区教育局开具介绍信;

  毕业学校凭介绍信将档案交学生家长,学生家长签收;

  学校留下介绍信复印件交辖区教育局留底备查,作为 学生去向的依据。

  四、初招信息查询及填报志愿办法

  登录福州市教育局官网>>应用系统>>榕教之窗>>榕教 招生>>初中招生,通过闽政通账号或扫描登录系统后,输入 学生身份证号后四位,即可核对学生信息和志愿填报。


查看剩余内容
loading
Hi,我是教育宝平台顾问 添加我的微信,在查找或下载资料时,有任何问题,我会随时为您解决~
loading
扫描二维码 添加顾问微信

点赞

收藏

资深学习规划师,免费帮您答疑解惑,定制学习方案
限时免费咨询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1. 福州仓山区小升初招生通知
    政策
    # 仓山小升初政策
  2. 福州市2023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有关事项通知
    政策
    # 福州招生通知
热门问答 更多
相关服务 更多
教育宝升学频道
教育宝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升学学习平台,为升学学员、教育机构、从业者和上下游搭建连接、互动、交流和赋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