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机构/课程/服务名称

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该注意什么?

原创2023-08-01 16:01:44
# 教资 # 教师资格证 # 教资注意事项

大家好,我是教育宝风清老师。

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一、决定考教资之前应该了解

1、了解考试科目

对于初中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分为三门,分别是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与教学能力。

2、相应的报考条件

1)学历条件:一般要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所学专业不限制。但是个别地区是允许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进行初中教师资格证的报考,如江西、广东、福建等地。

2)地域条件:教资报考地区仅限考生的户籍、学籍、居住证所在地。

3)年龄条件: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一般不怎么限制年龄,一般在21、22岁以上。如果之后要选择教师编的考试,一定要尽快,一般教师编的报考条件为35周岁以下。

二、初中教师资格证备考建议

1、科目一《综合素质》

对于这门科目个人感觉是比较容易的,如果你复习时间紧张的话,个人觉得文化素养那一部分可以一带而过,重点部分是三观(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师职业道德(三爱两人一终身)以及作文部分。再次强调,一定要把三观和教师职业道德部分背得滚瓜烂熟,背就会得分,方法告诉你了,做不做全看自身。作文部分平时要多注重好的素材的积累,多巩固,多复习,建议在自己脑海中牢记至少三个典型的例子。

2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1)通过线上的一些视频课程,对照着书本一边听,一边记笔记,可以通过粉笔是视频进行学习,个人觉得还不错,选择题也要及时刷,在这比较推荐一款“一起考教师”的app,尽快过一遍。

2)整合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尤其是大题的高频考点,一定要牢固掌握,建议每天至少拿出三个小时集中精力背诵。

3)考前反复研究真题,所有题型都要认真分析,不能自己欺骗自己,另外,考试的时候,遇到不会的,一定不要空着。

3、科目三《知识与教学能力》

多看教材以及所报考科目的记忆教案模板,会培养自身的思维和思考习惯,刷选择题的同时,也多在记忆专业术语上下功夫,通过真题查漏补缺,找到自己的不足,这几部是决定自身是否可以通过的必要因素。

三、备考结束之后很关键

很多同学都认为教师资格证笔试完成、面试完成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教师资格证颁布。其实不然,当自己笔试、面试全部通过后,还会进入到一个资料认证、审核的环节。申请人在要求的时间内,携带相应的材料参加现场审核确认,然后再进行受理、审核的环节。

认证审核通过后,才可以获取教师资格证。


*教育宝原创文章,转载请提前联系,经允许后注明出处方可转载。

查看剩余内容
loading
Hi,我是教育宝平台顾问 添加我的微信,在查找或下载资料时,有任何问题,我会随时为您解决~
loading
扫描二维码 添加顾问微信

点赞

收藏

资深学习规划师,免费帮您答疑解惑,定制学习方案
限时免费咨询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1.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
    下载
    # 资格证考试 # 教师资格证培训
  2.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
    下载
    # 资格证考试 # 教师资格证培训
  3.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
    下载
    # 教师资格证培训 # 资格证考试
  4. 教师资格证面试,常见的热门问题解答
    攻略
    # 资格认证 # 教师资格证培训
  5. 考教师资格证的好处
    攻略
    # 资格认证 # 教师资格证培训
  6. 非师范生考教师资格证,应该知道哪些事?
    攻略
    # 资格认证 # 教师资格证培训
热门问答 更多
  • 教师资格证有效期几年?

    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是长期有效。但对于已经进入教师岗位的持证者,需要每5年进行一次注册,未注册通过的将取消教师资格。

  • 教师资格种类有哪几种?

    教师资格种类包括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成人/大学教育的教师资格等。

  • 教师资格证都考什么内容?

    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主要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笔试科目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内容和涉及的学科是不一样的,但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是一样的。 面试内容包括结构化面试、试讲和答辩。面试主要是考查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包括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安排教学设计等。

教育宝资格证考试频道
教育宝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资格证考试学习平台,为资格证考试学员、教育机构、从业者和上下游搭建连接、互动、交流和赋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