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机构/课程/服务名称

国学这么火,一篇文章带你全部了解

2022-01-08 17:43:12
# 国学 # 兴趣特长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   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   隋唐道学、   宋明理学、   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   汉赋、   六朝骈文、   唐宋诗词、   元曲与   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   西学东渐”后相对   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一、基本概念

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 中华文化与 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 哲学、 史学、 宗教学、 文学、 礼俗学、 考据学、 伦理学以及 中医学、 农学、 术数、 地理、 政治、 经济及 书画、 音乐、 建筑等诸多方面。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 “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 张之洞、 魏源等人为了与 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 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 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 隋唐道学、 宋明理学、 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 汉赋、 六朝骈文、 唐宋诗词、 元曲与 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 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 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教化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 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 道家与 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 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 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 名家、 墨家、 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二、相互关系

国学、经学≠儒学

近年来,谈国学的人渐多,似乎不谈国学不能称为国人。可是,近些年谈国学的人,一谈国学就说儒家之学(简称 儒学),以为除了儒学,就没有国学;或是认为,只有儒学才是真正的国学。

《 说文解字》:“ 儒,柔也, 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徐灏注笺:“人之柔者曰儒,因以为学人之称。" 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 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因此古代通常以“儒”称学者,如《字汇· 人部》:“儒,学者之称。”以“儒”称谓 儒家,只是古代的一种用法,如《汉书· 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 尧舜,宪章文武,宗师 仲尼,以重其言。”

也就是说,儒家学说是古代服务于帝王统治的 教化学说,并不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而为老百姓服务的学说。因此,如果以儒家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完全看作古代专制主义或为古代专制主义服务的思想的代名词。当然,并非全盘否定儒家文化,而是说,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全部或是主要看作是儒家文化,不仅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而且也将儒家文化中积极的因素给否定了。这显然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更不是当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旨所在。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国家之学,也是国人之学。古代中国的国家观念是不断变化的,但无论怎么变化,都可以称之为中国或华夏。也就是说,国学应当是中国或华夏历朝历代学术文化之总称。从历史来说,国学不能局限于儒家之学,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儒学只是与道、墨、法等诸家相并列之一家学说。


三、百家并存

在学理上,国学何谓却是可以讨论的。这无疑有助于我们在进行国学教育时增加几分自觉性,使得我们对国学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不会天真的以为穿着 长袍马褂逛街就是在讲国学了。 曹聚仁先生当年就指出,如果“根本上没有明白国学是个什么,也没想到要去研究国学的原因,只不过因循的盲从,胡乱提倡些国学,做冒牌的圣人之徒”,那“是很危险的”。而前人比如被誉为最后一位古文经学大师的 章太炎对国学的看法无疑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

从章太炎本人思想发展的历程来看,“国学”作为内容当然是贯穿其一辈子的思想主题。从他入俞樾的诂经学社做学生起,直至临终那一刻,他坚持的就是“饭可以不吃,学不可以不讲”。不过,“国学”作为一个概念却不是从来就在他的话语体系中获得合法性的。早先,作为国粹派主将的章太炎是用“ 国粹”来指称后来“国学”所代表的内容的。然而,不久他便将概念改换成了“ 国故”,并作有《 国故论衡》。在第三个阶段,才有“国学”的概念的提出。晚年,章太炎还会使用“国性”来称呼国学。显然,就这四个概念的使用而言,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章太炎对“国学”的看法:“国粹”无疑显示了对传统文化的高度崇敬之情。但是,它难以回答“凡是历史上的就一定是好的吗?”这样的疑问。“国故”则似乎略微走向反面,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似乎给人某种灰尘仆仆的感觉,比不上“国粹”的古色古香。“国性”所指当然也是历史传统文化。章太炎认为,中国当时面对强敌外逼,即便亡国了,只要国性存在,依然有复国的那一天。显然,国性的含义是比较抽象的,不易把握。比较而言,“国学”的提法不仅中立,而且具体。以此为背景,我们似乎也能从“国学”立科而不是“国粹”立科的做法中体会出国家中正的态度。

那么,国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章太炎的话来说,就是“国学的派别”究竟有哪些?他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经学的派别、 哲学的派别、 文学的派别,这些派别绝非儒学一家能够涵盖的。

章太炎指出,经学包含着“ 古文经学”和“ 今文经学”两家,每一家又有各个支系。他本人是古文经学家,认为今文经学所讲的,虽然不完全是宗教,但总体上倾向于此。对此,他是有些不满的。他认为,就“六经”本义而言,“无一非史”。《尚书》、《春秋》都是记事的典籍,是确定无疑的史;《诗经》大部分是为国事而作,只有少量的歌谣,所以也是史;《礼经》记载古代典章制度,是史的一部分;《 春秋》胪列事实,中寓褒贬之意,是显明的史;《易经》蕴含着史的精华;《乐经》已经失去,但章太炎揣测它是家在乐谱和制度的,所以也包含着史的特性的。可见,章太炎坚持“六经皆史”说,所以正如汤志钧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在国学的派别中章氏并不专列史的派别。由于“六经皆史”,章氏反对对六经“推崇过甚”。这个态度当然和他古文经学的立场密切相关,然而,今日我们再来看“经”,它们究竟是不可移易的“常道”,还是需要与时变化的文本,那是需要仔细考量的,否则一不小心,我们就可能抬举出若干高高在上的教主来,对他们我们只有跪拜的分。

关于哲学,章太炎认为中国古代的儒道法墨名以及佛家可谓哲学的主要派别。他认为,《论语》一半讲伦理道德学,一半是哲理。儒家之中,《孟子》、《荀子》也谈过哲理;老庄的主张,和哲学密切联系;名家大量的涉及“ 论理学”也即逻辑学;墨子的《经上》《经下》是极好的名学;法家之中 韩非的《解老》《喻老》两篇,将他与哲理联系了起来。当然,这是章氏对先秦时期的哲学的刻画。事实上,他对中国古代哲学史的论述言简意赅,揭示了国学哲学之部的丰富内容。


*文章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剩余内容
loading
Hi,我是教育宝平台顾问 添加我的微信,在查找或下载资料时,有任何问题,我会随时为您解决~
loading
扫描二维码 添加顾问微信

点赞

收藏

资深学习规划师,免费帮您答疑解惑,定制学习方案
限时免费咨询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1. 虽说诵读经典不是万能的,但是不读已是万万不能。
    攻略
    # 国学 # 兴趣特长
热门问答 更多
  • 儿童国学启蒙的最近时间是什么时候?

    4-5岁是国学启蒙的最佳开始时间,这个时期是孩子黄金记忆期,机械记忆仍然很强,理解记忆开始觉醒,因此记住的内容有可能一辈子都忘不掉。

  • 什么是国学?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为历代儒客文人推崇。

    鱼玄机鱼玄机
    1人回答>
  • 学习国学有哪些益处?

    1、国学可以形成良好的习惯2、国学可以开发智力3、国学可以培养优秀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

教育宝兴趣特长频道
教育宝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兴趣特长学习平台,为兴趣特长学员、教育机构、从业者和上下游搭建连接、互动、交流和赋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