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论文写作指导文献综述“以问题为线索”层层布局。当然,这种“布局”不是文献综述的全部,但在实操层面,它们存在一定的共性。比如,让理论和实践不断摩擦,利用二者的反差倒逼研究问题的出现;让理论观点和理论观点不断碰撞,识别出其中的分歧,为研究问题脱颖而出提供便利。同时,在上述摩擦与碰撞中持续追问和反思,逐渐廓清文献综述的写作重点和推导逻辑。接下来以人工智能、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改善为例给大家演示一下具体的写作逻辑和写作方法。首先呈现一个现象困境(A),梳理该现象困境的传统解释,并推导出传统解释与现实实践反差的核心观点(AB)。之后,按照上述核心观点审视已有研究,并给出文献批评。最后,根据已有文献的局限,引入可弥补上述局限的前沿观点,并再次围绕它作文献综述(ABC),最终全面地推导出研究问题。《人工智能、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改善:资本结构优化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2期)一文的文献综述,就采用了这种写法。该文引言部分开头,抛出的现象困境是“扩大消费和经济增长难以同时实现”(A)。文章梳理了相关的传统解释。即传统观点假定经济体中的资本是同质的,并全部都用于生产活动。经济体面临的是积累资本与增加消费之间的抉择。当扩大消费时,用于资本积累的资源就会减少,经济增速下降。但是,当前中国的资本不同质,而是存在资本结构失衡。特别是,基建资本和住房资本占比偏高,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而实体经济资本占比偏低。在这种条件下,降低基建资本和住房资本比重,有利于改善居民消费;提高实体经济资本占比,有利于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基于传统解释与现实实践的反差,作者推导出”“只要找到优化资本结构的有效之策,降低基建资本和住房资本占比并提高实体经济资本占比,就可以实现改善居民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这一核心观点(AB)。之后,围绕“扩大居民消费的对策”梳理文献。一方面承认“如果这些政策顺利实施,的确会降低基建资本和住房资本的占比”,另一方面又指出“上述政策很难显著提升实体经济的投资收益率,当资金从基建和房地产领域撤出后,很可能会进入股市等其他领域,而非实体经济部门,因此,无法实现优化资本结构的目标”。据此可以认为,“已有研究很少从优化资本结构的视角来探寻扩大中国居民部门消费的对策”。这是文章按照“传统解释与现实实践反差的核心观点”审视已有研究,所给的文献批评。到了这一步,从推导研究问题的角度看,接下来的文献综述的重点,就是找到有助于“优化资本结构”的那些研究。为此,作者瞄准的是“人工智能”,其提供的理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会带来技术进步和生产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而且还会催生新经济和新产业。一方面,这有助于提高实体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另一方面,这有助于降低经济增长对基建投资和住房投资的依赖,从而减轻二者对消费的挤出效应”。上述理由说得过去,但围绕“人工智能”去研究资本结构、居民消费,是否有人已经研究过了?这一点,需要通过文献查新来确认。所以,紧接着围绕“人工智能”梳理已有研究,最终确认“尚无文献研究人工智能是否真的能够优化资本结构,并同时实现改善消费和促进增长的双重目标”(ABC)。 毕业论文百川一站式论文写作指导,精选高校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论文导师包括清华、北大、央财、天大等顶级学府导师,特别针对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各大知名院校本科、硕士的毕业论文写作,涉及专业包括金融、MBA、MPA、MPAcc、MEM、EMBA等热门专业选题、开题、中期答辩、论文数据模型、后期答辩等专业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