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是大声朗读我中学的时候每次早读课都大声朗读英语,从第一篇课文一直往后读,循环往复,以至于我能背诵所有的课文,别人说上句我就知道下句,虽然我并没有想要背课文。当然,朗读的内容是已经充分理解的内容,不是生疏或半生不熟的内容。朗读的时候也要有代入感,把自己置入文章里的场景。“疯狂就是朗读,疯狂只是套了个壳儿。总不能叫“朗读英语”吧?第二是查词典我中学学英语用的是《牛津高阶第6版》,很大很厚的一本纸质书。我翻的时候会在上面划线;一般还浏览一下上下左右,如果看到一个实用的词,也会划线,心里默默记下来。过了3年,词典上几乎每一页都留下了痕迹,并且还是多处划线。查词典的时候看到之前的划线部分,我都会再过一遍,万一划线部分生疏了,心里会非常难过。学德语的时候我用的是电脑上的词典,大概2011年左右我转向了“欧路词典”,因为电脑和手机的学习痕迹可以同步。去年我转向了“德语助手”,因为这两个软件是一家公司出的,所以衔接非常丝滑。我每次讲座都会讲怎么用词典,怎么用好词典。因为我知道很多人不用词典,极大比例的人不太会用词典。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会用词典,或者甚至词典都没有,怎么学好外语?最重要的是学习痕迹云端同步,这样可以随时随地复习。而复习笔记真地极端重要。对了,《德语助手》这个系列的软件,要自己加词库才好用。很多人不知道,不好用,当然就不喜欢查词典了。如果只说两个学外语的好习惯,那就是“朗读”和“查词典”。但是我知道有一本书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小声:我其实没有看过),那我就再说5个好习惯。第三是练字我如果有小孩,那么从小一定要练好字。“字如其人”,不一定意味着字写得漂亮人就也漂亮,字写得差人就不漂亮。但是字写得好,说明这个人diszipliniert(有纪律感,纪律严明),坐得住。我见过太多的学生,字迹潦草的,学习不扎实(或者某个上学阶段不扎实)的可能性大;笔记工整的,学习稳扎稳打的可能性大。所以,练字这种事,越早越好。从小就diszipliniert。第四是查字典这是针对汉字说的。查(汉字)字典和外语词典,还是分开说好。我很小就学会查字典,识字量明显超出同龄人,所以在语文方面总是很有自信,也愿意学。自学能力在这里种下种子。第五是看上去简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孩都掌握这项技能的,这不是天生的。前几年流行一句“敲黑板”,这说明什么,说明要老师强调,很多学生才明白这是重点,要划线,要做笔记。还有,大家都用过纸质词典吧?那为什么不敢在上面呢?词典要留给下一代用吗?第六是自己考自己(abfragen)这和第5点要结合起来,一边复习,一边要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自己。有的问题答案很简洁,就是重点几个字,有的问题可能是以提问的方式统摄了全段或整个小节。更好的办法是同学之间相互考问,这样更有乐趣。当然,这样的学习搭子可能难找一点。第七是自主学习三四五六一套小连招下来,差不多就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了。要自己学习,为自己学习,自己探索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而不是只为了考试,只为了完成别人的“命题作文”。自主学习,自然就会终生学习。但是要注意,“自主学习”不意味着什么都“自学”,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希望学生能“自主学习”的老师应该没有几个,或者甚至没有。这7个大习惯还有一些小习惯,需要从小培养,需要刻意培养,越是基础越是重要。很多人以为基础的东西很简单,谁教都可以,学到高级别再找老师,大错特错!大大小小的习惯和认知,整套体系,人跟人区别很大,很大!🇩🇪对九叔*大的支持是(自己来或推荐人)参加达赫德语学校的课程。达赫最新课程其次是点赞和转发。衷心感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