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价值引领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同时紧扣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广泛取材,巧妙设题,充分体现了以文化人的鲜明导向。1.述往思来,厚植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2025年高考语文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在试卷之中。全国一卷阅读Ⅱ的两个文本,引导考生不忘历史,从民族和国家浴火重生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力量。文本一选自作家老舍所著长篇小说《鼓书艺人》。小说讲述了鼓书艺人方宝庆等人在抗战中流亡播迁的遭际,将他们的命运和前途与民族、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寄寓了老舍对时代的深刻观察和对历史远景的展望。文本一为小说开头部分,描摹了难民们心力交瘁的逃难过程。文本二选自《我为什么离开武汉》,节选的是老舍自述以文报国志向的部分。两个文本能够让考生体验抗战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作家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担负历史重任的使命感。全国一卷的作文试题以组合性材料的形式出现:全国一卷作文“民族魂”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老舍《鼓书艺人》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穆旦《赞美》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材料一即来自同卷阅读Ⅱ文本一《鼓书艺人》,展现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温情;材料二来自艾青名篇《我爱这土地》,以“嘶哑的喉咙”隐喻苦难中的呐喊与不屈;材料三是穆旦诗作《赞美》中的名句,通过“带血的手”与“起来”的姿态指向集体抗争与民族新生。三则材料各有侧重,同时又相互交织,共同建构起中华民族近现代历史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到奔走呐喊、救亡图存,再到振兴中华、民族自强的叙事背景与阅读语境,为考生提供多维度的立意空间,引导考生在理解材料内涵、获得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积累与感悟进行写作。考生可以从审美体验出发,思考三则材料的内在关联,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对个体与集体、平凡与伟大、苦难与希望、历史与未来等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形成对民族魂丰富意蕴的深刻体认。2.扎根本土,弘扬传统美德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精心取材,挖掘其中蕴含强大感召力的“文化密码”,在考查语文能力的同时,实现对考生的精神浸润。例如,全国一卷阅读Ⅳ选取北宋王安石的七律《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作为阅读材料。这是诗人在收到朋友赠送的石砚及赠诗之后写的一首唱和诗,诗歌从石砚的“坚”联想到友人的“心”,表达了对身处逆境的友人高尚品质的赞美。通过此诗,考生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士人的生活方式和彼此之间的交往,感受他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高尚情操,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试题在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深入阐发了其中重要思想理念的时代价值。例如,全国二卷阅读Ⅲ的两则材料就涉及对古人“孝道”的思考和理解。从材料一中可看出,郗愔极为孝顺,又忠于王室,符合古人心目中理想的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而其子郗超尽管才干过人,且对自己的父亲极为孝顺,但他不忠于王室,追随桓温谋划废立之事。材料二中东坡先生比较父子二人的行事,提出“君子之孝”“小人之孝”之别。在古代社会,大孝即是忠君爱国。郗超只知孝顺父亲,而于大节有亏,他的“孝”属于“小人之孝”。指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此,两则材料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可以引导考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恪守正道。3.以美育人,促进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美育“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2025年高考语文命题深化内容改革,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并将美育与其他教育相融合,引导考生全面发展。试题充分挖掘和运用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美育资源,引导考生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例如,两套试卷的名篇名句默写题推出了为图画配古诗文的新题型。全国一卷第3道默写题给出的是一幅以莲花为主题的图画,全国二卷给出的是一幅山、水、舟构成的图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画面,写出与之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这种题目让考生在审美鉴赏中调动自己的积累,富有亲和力。全国一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是一段关于谐音双关修辞的材料,第21题给出两幅民间剪纸的图样,要求考生从中选取一幅说明寓意,并从图画构成和谐音两方面进行简单解释。选取剪纸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设题,既增强了趣味性,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考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全国二卷阅读Ⅱ中市井奇人荆元擅长弹琴,琴声神韵天然,能够吸引鸟雀谛听,其中的“深微之处”又能使听者“不觉凄然泪下”,生动表现了音乐带给人的艺术感染力。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将价值观的引导渗透到考生的审美过程中,使考生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例如,全国二卷阅读Ⅳ选取宋之问《咏省壁画鹤》和陈子昂《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两首唐诗,二诗皆以壁上所画仙鹤为吟咏对象,诗中的鹤都栩栩如生,但一则留恋帝王恩泽,一则超迈凡俗。第16题要求考生比较两首诗歌在主题、风格上的不同,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能够具体感受两首诗作中鹤的形象差异,领会诗人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分辨他们不同的价值追求。二、夯实语文基础,彰显特色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和阅读表达等基本能力是学生开展学习和今后从事各类工作的基础,对他们的终身成长至关重要。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积极衔接国家统编语文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增强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意识。1. 正本清源,倡导优良文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致力于正本清源,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表达观念,做到“修辞立其诚”;同时注意锤炼语言,力求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全国二卷阅读Ⅰ由两则材料组成,材料一摘自的《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文章立场鲜明地批判了“长、空、假”的不良文风,大力提倡“短、实、新”的优良文风,观点明确,说理透彻。材料二摘编自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讨论“消极修辞”的部分。《修辞学发凡》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节选部分强调语言表达要准确、有条理,内容和形式要相得益彰,其中对“消极修辞”的阐释对于纠正不良文风有重要意义。两则材料,一则侧重倡导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并提出改进文风的具体举措,一则侧重消极修辞问题的学术探讨,二者搭配,能够有效考查考生的信息转化能力和分析能力。第5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谈谈如何在写作中避免用语造作等不良文风,针对性强,直接指向当下学生写作的常见问题,引导考生结合个人的阅读体悟和写作实践回答问题,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2. 固本培元,深化基础考查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以考生的语文生活和学习探索中常见的问题情境为载体,对考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测量与评价,引导考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提高语文能力。全国二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材料选自朱德熙先生的语文教育论著,是对中学生作文的讲评,要言不烦,逻辑性强。第21题是对错别字的考查,要求考生在材料中找出错别字并加以改正。题目考查不偏不怪,材料设置的四个错别字均属常见错误,容易习焉不察。这一题型可以有效增强考生的文字规范意识,提高考生使用规范汉字的自觉性,以因应目前普遍采用拼音输入和文字识别造成的对错别字“熟视无睹”及书写时“提笔忘字”的情况。第22题是对成语的考查。近年来成语考查多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形式,今年在考查形式上进行了创新,要求考生结合阅读材料的内容,思考成语用法的演变。22.有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意义会发生变化。比如“空穴来风”,原本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在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请根据文中语言学家的观点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并再举出一个类似的成语,说明其意义的变化。(6分)试题设计意在启发考生理解并运用材料中提及的语言演变规律,举一反三,思考成语的意义演变问题,进而关注语言在实际使用中发生的变化。3. 衔接教学,促进课堂提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致力于引导一线教学用好统编教材,提高课堂质量;引导学生重视课堂学习,对课内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扭转机械刷题、以练代学的不良习惯。试卷多个部分的试题均注重与教材的关联,除了考查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之外,还注重衔接学习任务,呼应延伸阅读。例如,全国一卷阅读Ⅰ的第5题引入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与阅读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强化了教材与考试的关联,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深度教学。作文第二则材料选自艾青的名篇《我爱这土地》,该诗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单元的篇目。全国二卷阅读Ⅱ的材料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范进中举》就选自该书,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板块还专门安排了对《儒林外史》的整本书阅读,并建议师生围绕这部书展开多种指向的“专题探究”。试题的命制关注教材中的学习任务,呼应了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三、聚焦思维品质,激活创新潜能2025年语文试题继续加强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从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方面对思维品质进行测评,激活考生的创造潜能,服务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1. 激发问题意识,培养逻辑思维随着人工智能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人机协同解决实际问题成为考生未来需要掌握的技能。而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就需要培养学生敏锐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思维方式。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精心选材,巧妙设问,引导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发展逻辑思维。例如,全国一卷阅读Ⅰ的选文以种植入门技能为线索,采用问答体形式来结构全篇,其行文逻辑严密、结构清晰,问题逐步深入、层层推进。第4题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推测材料中空缺部分的问题内容。试题聚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要求考生理解原文的结构脉络和线索,以此推测出作者的行文逻辑,同时鼓励考生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全国一卷语言文字运用第22题要求考生用问句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作为写作提纲。回答这道题首先要理解原文每一部分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据此给每一自然段写一个问句,并确保问句的答案能够涵盖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这也为考生今后写作提供了一种梳理思路的方法。考生在回答上述这些试题时,需要调动信息整合与逻辑推理的能力进行深入分析。2. 注重综合分析,发展辩证思维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重点考查辩证思维能力,要求考生从多个视角观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中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并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方法,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全国一卷阅读Ⅲ由四段材料组合而成,四段材料分别选自《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刘向《列女传》、韩婴《韩诗外传》和崔述《考信录》。据《左传》记载,郑定公出访晋国时,郑国子大叔用了“嫠不恤其纬”这一形象的说法来表达自己对于局势的忧虑。崔述《考信录》将“嫠不恤纬”与《列女传》“鲁漆室女”、《韩诗外传》“鲁监门女”这两则故事联系起来,总结出“虚言竟成实事”的演绎过程,进而对“但见汉人之书有之,遂信之而不疑”的现象提出批评。第14题要求考生回答崔述运用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观点,并谈谈自己的认识。试题的第*问,需要考生在读懂文言材料的基础上综合材料,提取信息,归纳观点。第二问又引导考生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着意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顺着崔述的逻辑,考生可以得出“对古书中的记载不宜盲目相信,而需加以辨析”的结论,即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认识的第*点。同时考生也应注意到,“鲁漆室女”“鲁监门女”的故事均是在“借物喻意”,即通过讲述故事阐明某种道理。对于“借物喻意”的故事,应着重理解故事所阐述的道理,不必强求其真实性,这也是一种认识。这一题目指引考生将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全面思考、分析、整合,导向鲜明。3. 鼓励开放探究,增强创造思维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增强试题开放性,创新试题形式,尊重个体表达的多样性,鼓励发挥探究的主动性,力求激发创造思维。例如,全国二卷阅读Ⅱ第9题,要求考生参照传统的点评批注的方式,选择文本中的文字进行评点:9.王太下棋部分,方括号中的文字是评论者插入的评点,或点出写法之妙,或揭示人物心理。请你参照这种方式,分别就“观棋众人”与“王太的笑”两个方面,各找出一处有所会心的语句,并给出简单的评点。(6分)从考查目标来说,该题重在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自主探究的角度来说,该题鼓励考生发挥个人鉴赏的主动性。题目选择王太下棋的部分作为评点对象,因为这个部分有场景、有人物、有动作、有言语,情节集中,画面感强,能充分激发阅读兴趣,可供评点的“点”也较多,试题的开放性强,考生可以抓住自己*有感触的语句,给出自己富有个性的“酷评”。再如全国二卷作文围绕“梦的赠予”设置写作情境,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全国二卷作文“梦的赠予”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昨夜闲潭梦落花”“我欲因之梦吴越”“铁马冰河入梦来”……梦往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感受和期冀,为我们打开更浩瀚的天空。我们也常常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梦,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梦,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试题鼓励新时代的青少年大胆拥有梦,主动分享梦,自觉传递梦,勇于实现梦。基于这一情境展开写作,既可以极大地激活青少年的想象力,让他们充分打开写作的议题空间,又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引导他们写出真情真意,避免泛泛而谈。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在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的基础上,强化思想引领,鼓励思维创新,切实履行为国选才的神圣职责。
所谓外语口语考试主要是为准备报考外语类院校及外语类相关专业的考生设置的一项测试。但准备报考其他院校及其他专业的考生也可以参加外语口试。如果各位查看过山东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退档原因。其中第四条为:外语口试不合格(仅限有外语口试要求的专业)
考试方式高考外语口试语种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六个语种,考生参加外语口试时的语种以其在高考报名时所选择的语种为准。外语口试包含三个组成部分:文章朗读、回答问题、口头作文。
(1)文章朗读在朗读过程中,考生要声音响亮,发音准确,语调自然,注意句和句之间的停顿,并根据句中的语意群进行合理的停顿。朗读过程中要控制语速,不要求快。因为太快并不能给考官留下口语流利的印象,反而可能造成吞音等现象,适得其反。(2)回答问题高考考生要认真倾听考官的问题,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例如what,why,who,how等,这四个词在问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回答问题环节,考生不要紧张,出现答案不确定或信息有所遗忘时,可利用well, I think等口头语给自己争取时间。如对考官提出的问题理解不到位,可以礼貌地请求再次重复问题,如Pardon?或Could you please repeat the question?临场应变能力在这个环节很重要。(3)口头作文在论述开始,考生要立刻明确清晰地提出观点。这时可采用in my opinion, from my point of view, personally I think等开始自己的观点。在具体阐述过程中,要利用合理的衔接词,让考官清楚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让阐述合情合理。① 陈述理由时,可采用first, second, third, last but not least等。② 用具体的事例证明观点时,可采用for example, for instance等。③ 体现句子之间的递进关系时,可采用moreover, furthermore, besides, apart from that, in addition to that等。④ 进行转折时,可采用but, however, nevertheless等。⑤ 表达因果关系时,可采用so, therefore, thus等。⑥ 对比两者的相似性时,可采用likewise, similarly, equally等。完成所有的阐述后,考生要对自己说的话进行适当总结,再次点明观点。这时可借助in a word, in conclusion, to sum up, in short等进行总结。在即兴发挥过程中,考生难免会出现思维停顿或不知如何措辞。这时不要紧张,更不要再三重复之前说过的话。可用well, generally speaking, as a matter of fact等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思考接下来要说的话。考生还要注意,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不同,忌出现过于复杂的长难句,以免使考官不能清楚地理解考生的观点。要多用简单明了的表达,把自己的观点清楚地传递给考官。考试例题(下面以英语、日语为例,其他语种相同)01英语1. 朗读短文,并口头回答问题(共60分,其中朗读短文40分,回答问题20分)(1)朗读短文。你有2分钟的时间熟悉屏幕上的短文,并做好朗读准备。听到“开始录音”的信号后,在2分钟内把短文朗读一遍。(40分)
(2)回答问题。你有1分钟的时间再次阅读刚才朗读的短文,并回答短文后的4个问题。听到“开始录音”的信号后,口头回答问题,每个问题在15秒钟内完成。每个问题回答前,都有“开始录音”的信号提示(20分)
2. 口头作文(共 40 分)你有3分钟的时间阅读屏幕上的要点提示,并做答题准备。听到“开始录音”的信号后,在2分钟的时间内,用英文进行口头表述。要点提示: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但是交友要谨慎;我有一个好朋友,我们经常一起读书,运动,听音乐……;朋友可以一起分享快乐,有困难时互相帮助;友谊像生活中的阳光,不可缺少。答题录音:120s外语口试样卷(英语)说明:总用时:120s+90s+60s =4分钟30s第*模块朗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120s答题时间导语:本大题共两节。第一节,朗读一段短文。第二节,根据短文内容口头回答问题。第一节,朗读短文,请做好录音准备。你将有2分钟的朗读录音时间。A man stopped at a flower shop to order some flowers to be delivered to his mother who lived two hundred miles away.As he got out of his car, he noticed a young girl sitting by the road crying.He asked her what was wrong and she replied, “I wanted to buy a red rose for my mother but I don’t have enough money.”The man smiled and said, “Come on in with me. I’ll buy you a rose.”He bought the little girl her rose and ordered his own mother’s flowers.As they were leaving he offered the girl a ride home. She said, “Yes, please! You can take me to my mother.”She led him to a hospital, where her mother was lying still, who had died only hours before.The man returned to the flower shop, canceled the order, picked up the flowers and drove the two hundred miles to his mother’s house.第二节,回答问题每个小题 15s准备时间+30s作答时间导语:回答每道问题前,你将有15秒钟的时间进行准备。每道问题你将有30秒钟的作答时间。下面请准备第*小题。1.Why was the girl crying?下面请准备第二小题。2. Why did the man cancel the wire order?第二部分日常会话 每个小题30s准备时间+30s作答时间导语:本大题共两小题,各小题你将有30秒的时间阅读屏幕上的要点提示,并作答题准备。每道题你将有30秒的作答时间。下面请准备第*小题。1.If your friend comes to Zibo, what will you introduce to him/her? And why?下面请准备第二小题。2.Where are you from? Are there any special products in your hometown?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your hometown? What would you like to show us if we visited your home town?02日语一、自我介绍(共50分)1.自我介绍。你有2分钟的时间做好表达准备。在听到“开始录音”的信号后,在2分钟内完成自我介绍。(50分)答题录音:120s二、朗读短文,并口头回答问题(共50分,其中朗读短文30分,回答问题20分)1.朗读短文。你有3分钟的时间熟悉屏幕上的短文,并做好朗读准备。在听到“开始录音”的信号后,在2分钟内把短文朗读一遍。(30分)「三人寄れば文殊の知恵」という諺があります。一人でいくら考えても分からなかったが、みんなで考えてみるとよく分かるようになったということです。今まで、そういう経験をした人も少なくないでしょう。普段、私たちは自分の目の高さから物事を見ています。そして、ほかの人も自分と同じように物事を見ていると思いがちです。しかし、実際はそうではありません。同じ物事に対しても、全く正反対の見方が出てくることさえあります。このような違いに気づき、お互いに考えを出し合い、理解を深めていくことにより、思いがけない「文殊の知恵」が出てくるのです。グループで考える際に、意見が対立することは珍しくありません。例えば、文化祭のクラス参加企画をどうするかを決める場合です。ある人は、郊外の遺跡について調査発表をしたいと言っていますが、ある人は演劇をやりたいと言っています。この場合、クラスとして一つしかできないので、どちらか一つに決めなくてはいけません。どうすればいいかといえば、人気投票ではなく、討論で決めたほうがいい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答题录音:120s2.回答问题。你有1分钟的时间再次阅读刚才朗读的短文,并回答短文后的2个问题。听到“开始录音”的信号后,在15秒钟内口头回答每一个问题。每个问题回答前,都有“开始录音”的信号提示(20分)「「三人寄れば文殊の知恵」という諺があります。一人でいくら考えても分からなかったが、みんなで考えてみるとよく分かるようになったということです。今まで、そういう経験をした人も少なくないでしょう。普段、私たちは自分の目の高さから物事を見ています。そして、ほかの人も自分と同じように物事を見ていると思いがちです。しかし、実際はそうではありません。同じ物事に対しても、全く正反対の見方が出てくることさえあります。このような違いに気づき、お互いに考えを出し合い、理解を深めていくことにより、思いがけない「文殊の知恵」が出てくるのです。グループで考える際に、意見が対立することは珍しくありません。例えば、文化祭のクラス参加企画をどうするかを決める場合です。ある人は、郊外の遺跡について調査発表をしたいと言っていますが、ある人は演劇をやりたいと言っています。この場合、クラスとして一つしかできないので、どちらか一つに決めなくてはいけません。どうすればいいかといえば、人気投票ではなく、討論で決めたほうがいい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問題1 文中の「自分の目の高さ」はどういう意味ですか。答题录音:15s問題2 この文章によれば、意見が対立した場合、どうすればいいですか。答题录音:15s评分细则外语口试主要考查考生外语口语的交际能力。口试内容分为三部分:朗读、回答问题和日常会话。口试采用100分记分制,其中朗读部分为55分,回答问题部分为20分,日常会话部分为25分。口试时间约为3分钟,其中朗读时间为1分钟,回答问题和日常会话为2分钟。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一、朗读(55%)1、评分标准语音语调:口齿清楚,语音语调大体正确。流利程度:语流较顺畅。较好地掌握语流中的语音变化规律、连续等。朗读技巧:较好地把握朗读的节奏感、意群停顿。2、评分档次46-55 (优秀:语音语调标准、流利)36-45 (良好:语音语调较标准,有时略有口音或有语音语调错误。)30-35 (及格:语音语调一般,有语音语调错误)1-29 (不及格:语音错误多,语调差)二、根据短文回答问题(20%)1、评分标准语音语调基本正确,回答问题切题、反应快,对综合性的问题,有一定的概括能力。2、评分档次17-20 (优秀:回答问题切题)14-16 (良好:回答问题较切题)12-13 (及格:回答问题一般)1-11 (不及格:回答问题不切题)三、日常会话(25%)1、评分标准语音语调基本正确,会话流利、准确,内容基本切题,叙述前后连贯,概括性强,句型、词汇较宽泛,允许有一定的发挥,允许有一些停顿,无太多的词汇语法错误。2、评分档次22-25 (优秀:内容丰富,对话积极主动,几乎没有语法或用词错误)18-21 (良好:内容较丰富,表达较为流利、准确,有语法错误但不影响表达。)15-16 (及格:表达能力较差,但基本能完成口试任务)1-14 (不及格:表达明显吃力,语言错误造成理解困难)注意事项:1、公平公正,分数书写清楚2、朗读、日常会话和回答问题特别优秀者可给满分。关注【学业帮】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版权说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为公益,未用于营利,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