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天心理老师直接接听

400-029-09** 400-029-0997 转 9426
查看完整号码
扫码拨号
微信扫码拨号

7月施行!湖南学生心理健康条例解读:构建全员协同的心灵成长生态系统

2025/7/18 0:07:46

2025 年 7 月 1 日,《湖南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条例...

2025 年 7 月 1 日,《湖南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条例》正式施行。这部经省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会的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不仅是对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中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要求的具体落地,更是继教育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后的省级创新实践。从家庭到学校,从医疗机构到网络空间,这份条例构建起一张科学严谨又充满温度的心理健康保护网络,为心理学从业者提供了专业实践指南,也为家长指明了行动方向。

立法初心从 "问题干预" 到 "积极培育" 的范式升级条例开篇即确立 "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健康第*" 的原则,这与积极心理学倡导的 "培养心理韧性" 理念高度契合。不同于传统心理健康工作侧重 "问题治疗",本次立法创造性地将 "五育融合" 作为心理健康的培育土壤 —— 德育塑造价值认同以构建心理安全感,智育回归育人本质以减轻学业焦虑,体育通过运动释放内啡肽以调节情绪,美育借助艺术表达促进情感宣泄,劳动教育则在实践中培养自我效能感。这种全人教育理念背后,是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的心理问题往往源于 "能力 - 期待" 的失衡,而五育融合恰能通过多元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自我认知。正如条例中特别强调 "克服重分数轻素质倾向",本质上是为了避免单一评价标准对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碾压。

家庭责任从 "教育者" 到 "心灵守护者" 的角色重构条例用八个条款细化家庭责任,核心是将 "家长是第*任老师" 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指南,这与发展心理学中的 "依恋理论" 一脉相承 —— 安全的亲子依恋是心理健康的基石。条例明确要求,家长应注重严慈并济、平等交流,营造文明和睦的家庭环境;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参与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相关活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理性确定成长预期,保障休息时间,合理安排体育锻炼、文艺活动及劳动实践;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与心理健康状况,加强亲情陪伴,禁止实施家庭暴力;合理安排未成年学生网络使用时间,防范不良网络信息影响,配合学校规范智能终端使用,预防沉迷行为;发现学生心理、行为异常时,及时交流引导,必要时协助寻求专业帮助;发现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时,需帮助及时就诊,履行监护责任;自身出现心理问题时,也要及时调适或寻求专业帮助。对于留守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条例特别规定应加强与学校沟通,至少每周联系交流一次,每年安排适当时间陪伴,了解其生活、学习、心理情况并给予亲情关爱。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版块,会天心理也多次开展心理沙龙、专业课程,大力推广更容易更普及的心理疏导技术。比如“绘画心理测评专项职业能力”的培训,在湖南省人社厅的监管下,得到了学员及社会大众的欢迎与认可。家长可以借由绘画及游戏治疗的技术,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打开孩子的内心世界,提前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未被表达的情绪困扰。以上这些规定直指家庭系统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环节,为构建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提供了明确指引。

学校实践从 "专职负责" 到 "全员育心" 的体系革新条例构建的 "校长 - 班主任 - 全体教职员工" 全员参与机制,完美诠释了心理学中的 "生态系统理论"—— 学生的心理状态受校园环境中每一个因素的影响。学校应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同学关系,引导教师教书育人并重,将师德师风和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课程和培养培训全过程。学校需按规定开展教职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关心教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对不适宜继续从事相应岗位的及时调整。应确定一名负责人分管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建立健全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辅导员、研究生导师为主体,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机制,推进全员心理育人,其中中小学校班主任应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中小学校需按规定开设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取团体辅导、心理训练等多种教学形式,系统开展学生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方面教育;技工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专门学校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安排相应课程;高等学校需面向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全覆盖。学校应重点关注留守、流动、残疾、遭遇欺凌等特殊学生群体,及时掌握其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关爱服务;在中考、高考等重要时段加强心理健康监测,开展专题心理辅导。同时,需设立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服务专门场所,设置必要功能区域,保证在校期间每天固定时间免费开放,办学规模较小的学校可通过共享资源满足需求;可通过购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设置专业岗位等方式,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鼓励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参与相关服务。

在人员配备上,学校应按规定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职称评审可纳入思想政治、德育教师系列或单独评审,相关工作应纳入教学考核评价等内容。还应建立健全学生朋辈互助体系,发挥各类组织和学生心理社团作用,鼓励高中、高等学校设置班级心理委员,加强朋辈互助。此外,学校需完善心理健康分级预警和干预机制,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及时识别、处置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现学生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的,应建议其到专业机构接受咨询或就诊,涉及未成年人的需告知监护人共同开展关爱帮扶;在处置过程中发现违法犯罪欺凌行为、性侵害等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部门报告,不得隐瞒。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符合休学规定的学生,学校在其休学期间应与监护人沟通,做好衔接,休学期满或提前复学符合规定的,应及时办理手续。同时,学校应畅通家校沟通渠道,落实相关制度,指导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导,推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等组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

社会协同从 "各自为战" 到 "医教融合" 的网络构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体系,明确各部门和相关责任主体的具体责任;定期研究部署工作,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等有效衔接的服务机制;建立健全督导机制,将相关工作和五育并举落实情况纳入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评价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将必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将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城乡社区服务内容,开展宣传教育,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部门负责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完善相关制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加强研究,制定指导意见;组织编写符合要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强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培训。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和专业人员教育培训,加强医疗资源供给,完善服务标准规范,普及相关知识,提供专业指导。教育和卫生健康部门应促进学校与医疗机构合作,健全定点合作和定期沟通协作机制,畅通医疗转介绿色通道;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构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体系,提升评估和干预智能化水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和单位应加强对校园周边相关场所的监管,及时查处危害学生心理健康的违法行为。网信部门应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空间,加强相关网络舆情应急工作指导,协助开展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发挥职能作用,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做好相关工作。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等群团组织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工作,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服务。

条例鼓励三级综合医院、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学生心理门诊,三级公立精神专科医院应为需要住院的学生提供住院服务;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等设立心理门诊,开设学生就诊绿色通道;鼓励将心理治疗项目全面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鼓励教育基金会等慈善组织设立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基金,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帮助。心理咨询机构应依照法律法规和执业规范提供服务,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发现接受咨询的学生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的,应建议其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就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心理咨询机构和人员的监督管理,相关行业组织应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业规范,督促其依法开展活动。

守护底线从 "道德倡导" 到 "制度保障" 的刚性约束学校、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过程中,应遵守工作伦理,严格做好保密工作。未经成年学生本人或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书面同意,不得向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提供、泄露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教育部门、学校在与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过程中,应当与其签订保密协议。条例鼓励和支持相关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制作、传播弘扬正能量的内容,营造有利于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空间和生态;要求其建立涉及未成年学生的内容审查和投诉机制,发现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内容的,应采取必要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应及时查处。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利用网络发布或传播诱导未成年学生自残自杀等有害信息,应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有关部门应及时查处。新闻媒体应审慎、客观和适度报道学生心理健康事件,积极开展知识宣传,创作、展示公益广告,提供有益资讯,营造良好氛围。在责任追究方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照本条例履行职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学校及其教职员工违反本条例,不履行相关职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照本条例履行监护职责,实施家庭暴力、阻拦未成年学生接受心理咨询或者就诊的,由其居住地的村(居)民委员会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看,这部条例的价值远不止于问题预防,更在于为青少年构建了一个 "心理免疫系统"—— 家庭提供情感抗体,学校打造支持环境,社会供给专业养分。当每个环节都能履行职责,孩子们自然能发展出 "热爱生活、珍视生命" 的心理韧性。对于心理学从业者而言,这是专业价值实现的政策契机;对于家长来说,这是科学育儿的行动手册。让我们共同响应这份立法精神,用专业与爱守护每个孩子的心灵成长,让湖南的青少年真正实现 "学得轻松、玩得开心、心里亮堂" 的美好愿景。??原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公报《湖南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条例》https://www.hunan.gov.cn/hnszf/szf/hnzb_18/202501/202511/02222gqgsdsddtcfvurptpusubvvggrfbfffbrhukgepdkfqnfkqfftpfbrpktrdpgge/202506/t20250613_33708397.html

“会天心理”是湖南省会天职业培训学校在教育宝平台开设的店铺,若该店铺内信息涉嫌虚假或违法,请点击这里向教育宝反馈,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机构评分

环境:4.5师资:4.5服务:4.5效果:4.5

公示信息

店铺名称:会天心理

单位名称:湖南省会天职业培训学校

账号名称:csht(189******80)

所属城市:湖南长沙

入驻时长:20年

在线客服:在线聊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