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冠撞上“双减”,学生的自由时间变多了,心理压力变小了,但关于升学的种种压力,则加倍转嫁到了父母身上。 为了尽可能给孩子“兜底”,有不少中产家庭积极地往前冲,给孩子的人生蓝图上画出Plan BCDEF……最近,听闻一些父母瞄上了新出路——走香港优才计划, 给孩子换个不“卷”的香港高考DSE考试。这条路真的好走吗?
1 关于香港DSE你需要知道的事 2022年DSE中学文凭试发榜,共有 42328名学校考生和 5563 名自修生 自修生。 不同于内地高考人数逐年攀升,从2014年开始,DSE的报考总人数就一直呈下降趋势。
而随着DSE报考人数和联招申请人数的减少, 港八大的分数线也在下降, 考生有更大的机会入读心仪学府。 今年有 1.73万名考生 的核心科取得“3322”入读资助大学*低资格的*,占约42%。 卷不过高考的那些考霸,又不想沦为双非二本生,走出国留学这条路似乎也卷不过国际学校那批尖子生,也不想远赴重洋那么远。 于是,很多家庭就看上了离家近,文化和语言相通的中国香港。 毕竟这里也有非常优秀的教育资源,只需要父母努力拿下一个港籍身份,孩子就能多条出路,参加香港DSE考试,半只脚踩进港校的校门。 在同等的条件下,通过DSE考试,能选择更好的学校。 关于香港DSE考试 香港DSE考试,是香港教育局于2012年在新学制体系下建立的大学入学选拔考试,由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考评局)组织考试, 也被称为“香港高考”。
那么香港DSE考试为何令人心动? 港籍的学生 可以通过DSE*申请内地的学校,且持有回乡证的港籍省可以申请内地的大学。目前,国内有112所大学可以通过DSE*免试升读,其中包括清华、北大、复旦、中大等,相较于通过港澳台侨联考,DSE更容易申请到内地的院校。 香港DSE考生不到6万人,考试压力相对较小,著名大学录取比1:7。
2 有些“捷径”走的人多了也就没了 不过,想要让孩子参加相关DSE考试,还需要父母早早规划身份,也就是——香港优才计划。 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优才计划充满各种门槛和不确定性。 想要通过优才计划获取香港身份,需要达到什么条件呢?
优才计划是综合考虑 申请人年龄、学历、语言水平、工作经历 等方面的一个移民计划,学历不同所获分数不同。 符合相关条件的任选换到北上广或者海外城市,也同样是精英人才。 不过,优才计划 每年的配额并不多,而 申请人数之多,对申请人的各项要求较高,整个申请周期在6-12个月,所以成功*并不高。 结论就是: 优才计划确实能是条不错的家长身份规划路,但如果让规划的这条路走好,战线至少拉长到孩子10岁之前,需要足够优秀的条件和十足的耐心。 毕竟,那如果拿不到港籍身份,香港DSE考试对申请者来说并不占优势。 ▲ HKDSE考试资格:非港籍名额少 政府分给非港籍考生的名额有限,不占优势。 (香港本科名额分配: 港籍生75%,非港籍生25% ) 这部分学生走的是非联招,学校的名额全国只有200-300名,而且要求要 超学霸的分数才能申请! 不仅要和高考学霸来竞争这为数不多的200个名额,还有A levels、SAT、IB这些国际级别的大神。 而非港籍学生虽然 可以选择中文答题 ,但申请大学时,可能会被重视英语能力的大学或热门专业 “拒之门外”。 ▲HKDSE难度如何? 很多人说,内地学生们DSE数学中找到自信,那么香港DSE考试是否真的让内地学生占尽优势呢? 我们只能说 因人而异。 从 考试难度上来说,香港DSE考试的语文和数学,比国内高考简单一些。但英语这门考试则会拉开很多同学的差距。 很多 过来人表示,香港英语比较难,语言基础需要从小培养, 如果高中英语本身基础较差,很可能跟不上。 DSE英语考试的词汇量要求也更大,答题模式上填空题、简答题和长题目占比更高,写作方面字数要求也更多,考试模式与雅思考试类似。 大家选择学习DSE的原因很简单, 无非就是内地高考竞争压力太大了,在同等的条件下,通过DSE考试,能选择更好的学校。 但是再怎么规 划身份,落到学生本人,开始学习之后,有些学生发现焦虑也没有降低多少。 香港DSE考试的部分题目会围绕香港作为话题,内地学生学习DSE*大的问题就是面临资源匮乏,缺少成熟完善的体系。 而由于部分同学入读时间太晚,对于DSE考试模式不熟悉,学习效率低,效果很难把控。 甚至无法评估自己水平、很难有针对性的学习。 如果想要 在香港DSE考试中有更出彩的*,至少在初中阶段就进入香港本土的课程体系学习,更好地了解和融入。 当然 , 有香港身份的孩子升学时也会遇上某些尴尬时刻,尤其是对当下各种升学途径一知半解时。 很多在内地一直读公立学校的孩子,到了初高中才知道自己原来不能跟同学们一样直接参加高考; 要读大学,要么参加香港DSE或港澳台侨联考。 但考大学哪有那么容易? 考香港DSE吧,发现体系差别很大,短时间适应不过来; 参加港澳台侨联考吧,发现要有香港性居民身份!要是孩子已经是永居身份,那还好,好好备考,前途光明; 如果掐指一算,等到孩子高考那一年还没拿到香港永居,那就是不能参加联考,只能考香港DSE!结果可想而知。 3 IB及香港DSE申请英本对比 在香港,一直以来占据香港主导地位的DSE课程升学路径外, 另一种颇为主流的便是IB课程了。 相比于香港DSE考试的应试性, 主要以公开试*为计分重点,“一试定生死”,而 IB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除了考试还有其他考核参考。 对于申请英美方向的学生,相比于香港DSE考试,IB学生更具优势。 如今香港初高中出现一些传统实行DSE制度的中学,纳入另外一部分IB课程,这样就形成了IB和DSE的混合课程,学生在中三或者中四就开始要去选择,考DSE呢,还是转制度去读IB课程。 从实际的出分结果和升学结果来说,香港DSE在申请英美大学时,也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在IB及香港DSE考试的高分统计: IB 7分学生:5%-8% IB 6分学生:25%-30% 香港DSE考试5学生:8%-15%
也就是说,有30%的学生能获得IB6分以上的高分,但转香港DSE考试之后,机会减半,申请英本难度翻倍…… ✎ 结语 非常能理解家长对于孩子升学的各种焦虑情绪,为孩子提前规划各种升学途径本身是件好事,但有时候家长花了很多心思准备, 却陷入一种看似选择非常多,实际操作不好全白费力气的局面。 其实所谓的升学“捷径”最终都要落到学习结果上,规划是一回事,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孩子适应学习体系,打好学习基础才是更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