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里的寒气是身体*深层的寒气,可能只是一次较严重的受寒,或者在经络里的寒气存在了太久,逐渐往深层移动所留下来的。肺寒的排除,需要较大的能量。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当风寒之邪侵犯肌体,皮毛先受之;皮毛者,肺之合也,故肺先受病。若再饮食生冷,脾胃受寒,更伤于肺,内外皆伤,故为“重寒”。 鼻尖冷,是肺寒明显的特征,然后就是咳嗽、发烧。肺寒出现的咳嗽所呼出的气体,总是凉凉的。咳嗽不止不能乱用药,要辨别风咳、热咳、燥咳、寒咳的区别。
咳不离肺,却不止于肺 中医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说法。 五脏六腑的病变均能引发咳嗽,而非只有肺脏。咳虽为肺病,但五脏六腑皆能致咳,不过主因无非内伤和外感。
外感先病肺,以肺为主;内伤则先病他脏而后传肺,故肺为标。所以有的时候,为何说咳嗽咳的背痛或者胃难受,都是脏腑之间的关联。 根据医典“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咳而不喘”的论述,既要抓住主症,又要重视兼症,认真分析是直接肺咳,还是间接肺咳。通过整体辨证,找出病因、病位及其传变关系,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不同咳嗽如何辨别 咳嗽病因,主要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 外感咳嗽: 多因风、寒、热、燥等外邪侵袭所致,其特征是:发病急,病程短,常常并发感冒。 内伤咳嗽: 则有脾虚、肺虚、肾虚之别。其特征是病情缓,病程长,反复发作。
其中,外感咳嗽的风、热、寒、燥、这四者如何辨别呢? 热咳的症状: 就是你一盖被子、一开热气就咳嗽,咳黄痰,黄鼻涕; 寒咳的症状: 咳白痰,清鼻涕;舌苔发白、有头疼或四肢酸痛的症状; 风咳的症状: 干咳少痰、咽痒;夜间加重,久咳不愈;遇冷空气异味等突发; 燥咳的症状: 咽干咽痛,多发于夏末秋初之际,西北较干燥地区。 辨咳施灸的灸法 热咳的灸法: 热咳代表湿热,应当应选择疏风清热的穴位艾灸,如:大椎穴、肺俞穴、曲池穴、少商穴、鱼际穴; 风咳、寒咳的灸法: 这两种咳嗽都是由于风寒之邪引起的,因此取穴都以疏风散寒为主,如:大椎穴、肺俞穴、风池穴、列缺穴。 燥咳的灸法: 燥咳的关键就是干、无痰或者少痰,这往往是肺阴不足的表现,因此取穴都以滋阴为主,照海与列缺两穴合用,能够止咳滋阴。
如果实在分不清咳嗽,就选择这几个主穴灸: 1、肺俞穴:解表宣肺 肺俞穴为足太阳经背部的腧穴,俞同输,因其内应肺脏,是肺气转输、输注之处,为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故名肺俞。主治肺脏病变,对改善肺脏功能,消除肺脏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物理证候,具有一定功效,故有解表宣肺、肃降肺气的作用。
2、大椎穴:诸阳之会 在中医看来是身体正气(阳气)不足,斗不过邪气的表现。此时,大椎就是相当于阳气发动机,阳足则治邪。大椎穴为诸阳之会,位于背部的*高点,背部属阳,而大椎是督脉与手部三阳经的交会穴,被称为“阳中之阳”,灸之可生一身之阳。
3、风门穴:抵御风邪的大门 风门穴顾名思义,是风出入的门户,就好像大门一样,阻挡外面的风邪进来,同时把体内的不正之风排出去。艾灸风门穴,可提拔穴位之气,加固风门的力量,一方面阻止风邪侵入,一方面把体内的风邪及时释放出去,感冒好起来就会很快了。
4、膻中穴:出气的阀门 此穴又被叫做“出气穴”。《黄帝内经》认为“气会膻中”,也就是说膻中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不仅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而且与人体任脉及多条阴阳经络相联系,起到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