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西医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点,在于治疗疾病的“切入点”: 西医的治病切入点,多以“病因”为主,即通过寻找疾病原因,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而中医治病的切入点,多以“症状”入手,可能很多疾病的原因,中医自己也说不明白,但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对症状的辨识度,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更加高效,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辩证”,“望闻问切”是主要方法,在辨证治疗的过程中,中医也留下了非常多宝贵的经验,“肾绝齿长,脾绝唇反,肺绝毛脱“这句话,就是辩证治疗*典型的体现。
中医认为,人本一体,某一器官的病症,在身体表面皆有体现,肾,脾,肺三大主要器官,即为典型,就有了“肾绝齿长,脾绝唇反,肺绝毛脱”的说法。 【肾绝齿长】 顾名思义,绝为“病患之意”,意思是当肾脏出现病患时,人的牙齿会变长。中医也可反推,通过牙齿变长的症状,猜测可能潜在的肾病隐患。 根据《黄帝内经》的说法:“齿为骨之余,足少阴气绝”,牙齿作为骨骼衍生的一部分,和骨骼健康息息相关,身体阴气减少,骨骼会变得脆弱枯槁,看起来就好像“变长”一样。 而肾为“阴气之中”,身体的阴气多由肾脏产出,肾不好,阴气少绝,牙齿变得“长而枯槁”,即为肾绝齿长的情况。
【脾绝唇反】 根据肾绝齿长的经验,大家应该很容易理解:当脾脏出现健康问题时,嘴唇就好像是“翻过来”一样。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并不是指嘴唇真的翻过来,而是指嘴唇的肌肉组织水肿,看起来就像被挤压外翻了一样。 【肺绝毛脱】 当肺部积病,毛发生长会变得脆弱,一般肺部不好的人,可能头发生长的情况也不太理想。 这是因为在中医的说法上,肺部是传递阳气的途径器官之一,阳气作为血气的载体,阳气传达效率高,意味着气血充足,毛囊得到足够的气血滋养,毛发生长的情况也会更好。 反之,如果肺部健康有问题,气血供应效率因此受到影响,毛发生长会变得脆弱,即为“肺绝毛脱”的情况。 由此可见,中医“辩证”的方法,都是有自己的讲究在里面的,就以“肾绝齿长,脾绝唇反,肺绝毛脱”,自己在家也可以照着镜子,观察自己五官状态,从而推测出身体脏腑的健康状况,如果有不足的情况,及时调养,从而更好的呵护健康。
首先是养肾: 养肾在于养“肾气”,主补充,辅节制,即在补充肾气的同时,减少消耗,养肾的效果则能凸显。 补肾气主要依靠“食补”:肾对应黑色,例如黑豆,木耳等食物,可以适当多吃,维持肾脏健康。 减少肾气消耗,则依靠“调整日常习惯”:例如熬夜,饮食油腻,饮水过少等,都是常见伤肾恶习,及时改正,肾脏健康或可明显改善。 其次是养脾: 脾脏作为精谷转化和调节水利的器官,补养也应以“水”为主,例如莲藕,山药等利水通湿的食物,适当摄入,从而改善肾脏的水利调节状态,减轻其工作负担。 在日常饮食中,减少油腻肥厚食物摄入,也相当于减少脾脏转化能量的负担,提高其工作效率,达到养脾的效果。平时吃饭不要太饱,“八分饱”相对合适。
最后是养肺: 俗话说,“肺要娇养”,作为最脆弱的器官之一,养肺一定要细心才行。肺部主白,白色的食物可以适当多吃,例如山药,白木耳,鱼肉,萝卜等,都是养肺的好选择。平时注重室内空气通风,提高空气质量也是养肺的重要一环。 “肾绝齿长,脾绝唇反,肺绝毛脱”,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饱含着中医治病问诊的精髓,除了肾,脾,肺的症状外,当身体表面出现明显异常现象,大多代表体内可能存在疾病,针对调养,及时养生改善,健康也能被呵护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