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已有部分院校发布了 最新的研招考试调整通知 或正式的招生简章 不少高校 从2024年起 将研究生的学制延长
7月20日, 上海体育大学 发布关于2024年硕、博研招考试调整的通知,其中明确, 从2024年起,博士生学制统一改为四年。
图源:《上海体育大学关于2024年硕、博研招考试调整的通知》
图源:《2023年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7月10日发布的 《 陕西理工大学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显示,该校所有专业(全日制及非全日制)学制均为3年。
图源:《陕西理工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图源:《陕西理工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硕士三年起步、博士四年起步,这样的“基本学制”,未来或将成为主流?
研究生学制延长,成趋势! 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基本制度规定, 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三至四年。 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的修业年限应当适当延长。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本学校的修业年限作出调整。
图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弹性学制”的政策导向下,各高校内部的学制安排各有不同,硕博贯通、本博连读等也逐渐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新选择。但长期以来, 专硕学制2-2.5年、学硕学制3年的惯例,已经被大众所熟悉。 在2009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教育部还对专硕培养提出了“学习年限一般2年,实行学分制”的教学要求。 过去几年,国内多所高校已经开始对研究生学制进行调整, 延长学制,尤其是专硕学制,成为了一种趋势。 去年10月,话题#多所高校延长专硕学制至3年#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图源:新浪微博 东南大学 在《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章程》中表明,学校硕士研究生所有专业的学制均为3年。 中南大学 也在《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提到学校的研究生学制: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 全日制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五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六年。优秀硕士研究生可以提前半年申请毕业。这也就意味着,中南大学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 专硕已经与学硕一样为3年学制。 专硕同样实行3年学制的还有 西北工业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发布的《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则明确表示:“将基本学习年限由2年调整为3年的,在过渡阶段实行;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至2年毕业,良好者可申请提前至2.5年毕业,具体标准由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除了将全部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周期调整到3年的学校外,还有一些高校先行在部分专业实行专硕3年学制的改革。如, 南京师范大学 在去年8月发布的招生公告中,就拟将2023年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等专业硕士的学制由之前的2年更改为3年。 同样的,博士“四年学制”在国内高校中也屡见不鲜。 山东大学 《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章程》明确,本科直博研究生基本学制为5年,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 申请-考核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4年。《 北京理工大学 20 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也提出,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不超过6年,本直博、硕博连读基本学制为6年(含硕士),最长不超过8年...... 从多所“双”高校在研究生学制变革方面的动作可以看出,研究生学制延长,已逐渐成为常态。
人才“提质”是“加时”的原因 研究生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关键标志。7月5日,教育部发布了《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该报告显示, 2022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达到124.25万,比上年增加了6.60万。 而在2013年,招生人数为61.14万。近10年间,招生规模扩大了一倍之多。 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表示, “中国已迈入研究生教育大国之列,未来将坚定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 从目前看,在“提质”要求下的国内研究生教育面临如下三个重要挑战,正是这些挑战对研究生学制的延长提出了要求。 一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延期毕业现象比较严重。根据北京大学博士教育研究中心开展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调查”的数据,在全国273家博士生培养单位中,共有49.4%的博士生延期毕业。 此外,中国教育在线编制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2003年硕士研究生的延毕率为4%,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已经增至10%,而且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从个体层面说,研究生延期毕业反映了当前学制偏短的问题;从国家层面说,当前研究生教育在较大程度上没有达到预期质量。 二是专业型研究生将成为我国研究生的主要类型,与此同时,国家对其需求和要求也在同步提高。 本次学制调整反映出专业型研究生学制与学术型研究生学制逐渐趋同。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数量”。 专业型研究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杂,一般入学后的第一年要学习理论知识,第二年既要参加实习训练,又要撰写毕业论文,两年的学制难免仓促,这就导致专业型研究生面临理论学习不太扎实、专业实践难以到位的困境。而3年的时间能够让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拥有更充足的学习时间,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用人单位对于专硕的认可度。 三是研究生教育需要直面越来越复杂的“卡脖子”问题。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一环,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等我国重大科技和人才战略的核心驱动要素。然而,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在科技创新突破上依然远远无法满足国际竞争和国家战略需求,在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等许多领域仍然缺乏人才。 因此,我国研究生教育要突破单纯的学术目的和应用目的,进而培养出足够能适应和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和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卓越人才。社会需求和研究生教育需求的共同变化是催生学制延长的重要原因。 另外,部分高校在发布延长学制消息时同步公示了新的培养方案。以 河海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为例,专硕调整为3年学制后,在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上,学位课程由20学分增加至23学分,非学位课程则从12学分减少到9学分。课表显示,基础课程方面,原有的6门里剔除了社会政策和社会研究方法;专业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创新创业与职业素质课程分别在原来2门、3门和14门的基础上添加了3门、1门及4门,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学分由选修10学分更改为了至少选修6学分。 江苏大学研究生院 则于去年1月发布了《江苏大学研究生双导师工作办法》,工作办法提出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科教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鼓励教研团队合作指导研究生,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由校内指导教师(主导师)和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副导师)共同指导。 在学校共建的联合培养基地中进行科教产教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也由双导师共同指导。
图源:江苏大学研究生院 学制调整牵一发动全身。对于高校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处理招生规模与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研究生的培养也应及时回应这种变化。对于准备考研或申博的学生来说,调整状态适应学制变化,并充分利用学习时间提升自我价值更重要。 来源 |学校共青团、中国科学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