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价值引领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同时紧扣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广泛取材,巧妙设题,充分体现了以文化人的鲜明导向。1.述往思来,厚植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2025年高考语文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在试卷之中。全国一卷阅读Ⅱ的两个文本,引导考生不忘历史,从民族和国家浴火重生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力量。文本一选自作家老舍所著长篇小说《鼓书艺人》。小说讲述了鼓书艺人方宝庆等人在抗战中流亡播迁的遭际,将他们的命运和前途与民族、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寄寓了老舍对时代的深刻观察和对历史远景的展望。文本一为小说开头部分,描摹了难民们心力交瘁的逃难过程。文本二选自《我为什么离开武汉》,节选的是老舍自述以文报国志向的部分。两个文本能够让考生体验抗战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作家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担负历史重任的使命感。全国一卷的作文试题以组合性材料的形式出现:全国一卷作文“民族魂”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老舍《鼓书艺人》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穆旦《赞美》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材料一即来自同卷阅读Ⅱ文本一《鼓书艺人》,展现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温情;材料二来自艾青名篇《我爱这土地》,以“嘶哑的喉咙”隐喻苦难中的呐喊与不屈;材料三是穆旦诗作《赞美》中的名句,通过“带血的手”与“起来”的姿态指向集体抗争与民族新生。三则材料各有侧重,同时又相互交织,共同建构起中华民族近现代历史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到奔走呐喊、救亡图存,再到振兴中华、民族自强的叙事背景与阅读语境,为考生提供多维度的立意空间,引导考生在理解材料内涵、获得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积累与感悟进行写作。考生可以从审美体验出发,思考三则材料的内在关联,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对个体与集体、平凡与伟大、苦难与希望、历史与未来等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形成对民族魂丰富意蕴的深刻体认。2.扎根本土,弘扬传统美德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精心取材,挖掘其中蕴含强大感召力的“文化密码”,在考查语文能力的同时,实现对考生的精神浸润。例如,全国一卷阅读Ⅳ选取北宋王安石的七律《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作为阅读材料。这是诗人在收到朋友赠送的石砚及赠诗之后写的一首唱和诗,诗歌从石砚的“坚”联想到友人的“心”,表达了对身处逆境的友人高尚品质的赞美。通过此诗,考生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士人的生活方式和彼此之间的交往,感受他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高尚情操,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试题在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深入阐发了其中重要思想理念的时代价值。例如,全国二卷阅读Ⅲ的两则材料就涉及对古人“孝道”的思考和理解。从材料一中可看出,郗愔极为孝顺,又忠于王室,符合古人心目中理想的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而其子郗超尽管才干过人,且对自己的父亲极为孝顺,但他不忠于王室,追随桓温谋划废立之事。材料二中东坡先生比较父子二人的行事,提出“君子之孝”“小人之孝”之别。在古代社会,大孝即是忠君爱国。郗超只知孝顺父亲,而于大节有亏,他的“孝”属于“小人之孝”。指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此,两则材料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可以引导考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恪守正道。3.以美育人,促进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美育“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2025年高考语文命题深化内容改革,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并将美育与其他教育相融合,引导考生全面发展。试题充分挖掘和运用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美育资源,引导考生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例如,两套试卷的名篇名句默写题推出了为图画配古诗文的新题型。全国一卷第3道默写题给出的是一幅以莲花为主题的图画,全国二卷给出的是一幅山、水、舟构成的图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画面,写出与之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这种题目让考生在审美鉴赏中调动自己的积累,富有亲和力。全国一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是一段关于谐音双关修辞的材料,第21题给出两幅民间剪纸的图样,要求考生从中选取一幅说明寓意,并从图画构成和谐音两方面进行简单解释。选取剪纸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设题,既增强了趣味性,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考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全国二卷阅读Ⅱ中市井奇人荆元擅长弹琴,琴声神韵天然,能够吸引鸟雀谛听,其中的“深微之处”又能使听者“不觉凄然泪下”,生动表现了音乐带给人的艺术感染力。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将价值观的引导渗透到考生的审美过程中,使考生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例如,全国二卷阅读Ⅳ选取宋之问《咏省壁画鹤》和陈子昂《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两首唐诗,二诗皆以壁上所画仙鹤为吟咏对象,诗中的鹤都栩栩如生,但一则留恋帝王恩泽,一则超迈凡俗。第16题要求考生比较两首诗歌在主题、风格上的不同,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能够具体感受两首诗作中鹤的形象差异,领会诗人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分辨他们不同的价值追求。二、夯实语文基础,彰显特色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和阅读表达等基本能力是学生开展学习和今后从事各类工作的基础,对他们的终身成长至关重要。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积极衔接国家统编语文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增强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意识。1. 正本清源,倡导优良文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致力于正本清源,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表达观念,做到“修辞立其诚”;同时注意锤炼语言,力求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全国二卷阅读Ⅰ由两则材料组成,材料一摘自的《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文章立场鲜明地批判了“长、空、假”的不良文风,大力提倡“短、实、新”的优良文风,观点明确,说理透彻。材料二摘编自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讨论“消极修辞”的部分。《修辞学发凡》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节选部分强调语言表达要准确、有条理,内容和形式要相得益彰,其中对“消极修辞”的阐释对于纠正不良文风有重要意义。两则材料,一则侧重倡导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并提出改进文风的具体举措,一则侧重消极修辞问题的学术探讨,二者搭配,能够有效考查考生的信息转化能力和分析能力。第5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谈谈如何在写作中避免用语造作等不良文风,针对性强,直接指向当下学生写作的常见问题,引导考生结合个人的阅读体悟和写作实践回答问题,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2. 固本培元,深化基础考查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以考生的语文生活和学习探索中常见的问题情境为载体,对考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测量与评价,引导考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提高语文能力。全国二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材料选自朱德熙先生的语文教育论著,是对中学生作文的讲评,要言不烦,逻辑性强。第21题是对错别字的考查,要求考生在材料中找出错别字并加以改正。题目考查不偏不怪,材料设置的四个错别字均属常见错误,容易习焉不察。这一题型可以有效增强考生的文字规范意识,提高考生使用规范汉字的自觉性,以因应目前普遍采用拼音输入和文字识别造成的对错别字“熟视无睹”及书写时“提笔忘字”的情况。第22题是对成语的考查。近年来成语考查多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形式,今年在考查形式上进行了创新,要求考生结合阅读材料的内容,思考成语用法的演变。22.有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意义会发生变化。比如“空穴来风”,原本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在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请根据文中语言学家的观点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并再举出一个类似的成语,说明其意义的变化。(6分)试题设计意在启发考生理解并运用材料中提及的语言演变规律,举一反三,思考成语的意义演变问题,进而关注语言在实际使用中发生的变化。3. 衔接教学,促进课堂提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致力于引导一线教学用好统编教材,提高课堂质量;引导学生重视课堂学习,对课内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扭转机械刷题、以练代学的不良习惯。试卷多个部分的试题均注重与教材的关联,除了考查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之外,还注重衔接学习任务,呼应延伸阅读。例如,全国一卷阅读Ⅰ的第5题引入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与阅读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强化了教材与考试的关联,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深度教学。作文第二则材料选自艾青的名篇《我爱这土地》,该诗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单元的篇目。全国二卷阅读Ⅱ的材料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范进中举》就选自该书,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板块还专门安排了对《儒林外史》的整本书阅读,并建议师生围绕这部书展开多种指向的“专题探究”。试题的命制关注教材中的学习任务,呼应了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三、聚焦思维品质,激活创新潜能2025年语文试题继续加强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从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方面对思维品质进行测评,激活考生的创造潜能,服务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1. 激发问题意识,培养逻辑思维随着人工智能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人机协同解决实际问题成为考生未来需要掌握的技能。而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就需要培养学生敏锐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思维方式。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精心选材,巧妙设问,引导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发展逻辑思维。例如,全国一卷阅读Ⅰ的选文以种植入门技能为线索,采用问答体形式来结构全篇,其行文逻辑严密、结构清晰,问题逐步深入、层层推进。第4题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推测材料中空缺部分的问题内容。试题聚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要求考生理解原文的结构脉络和线索,以此推测出作者的行文逻辑,同时鼓励考生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全国一卷语言文字运用第22题要求考生用问句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作为写作提纲。回答这道题首先要理解原文每一部分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据此给每一自然段写一个问句,并确保问句的答案能够涵盖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这也为考生今后写作提供了一种梳理思路的方法。考生在回答上述这些试题时,需要调动信息整合与逻辑推理的能力进行深入分析。2. 注重综合分析,发展辩证思维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重点考查辩证思维能力,要求考生从多个视角观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中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并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方法,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全国一卷阅读Ⅲ由四段材料组合而成,四段材料分别选自《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刘向《列女传》、韩婴《韩诗外传》和崔述《考信录》。据《左传》记载,郑定公出访晋国时,郑国子大叔用了“嫠不恤其纬”这一形象的说法来表达自己对于局势的忧虑。崔述《考信录》将“嫠不恤纬”与《列女传》“鲁漆室女”、《韩诗外传》“鲁监门女”这两则故事联系起来,总结出“虚言竟成实事”的演绎过程,进而对“但见汉人之书有之,遂信之而不疑”的现象提出批评。第14题要求考生回答崔述运用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观点,并谈谈自己的认识。试题的第*问,需要考生在读懂文言材料的基础上综合材料,提取信息,归纳观点。第二问又引导考生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着意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顺着崔述的逻辑,考生可以得出“对古书中的记载不宜盲目相信,而需加以辨析”的结论,即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认识的第*点。同时考生也应注意到,“鲁漆室女”“鲁监门女”的故事均是在“借物喻意”,即通过讲述故事阐明某种道理。对于“借物喻意”的故事,应着重理解故事所阐述的道理,不必强求其真实性,这也是一种认识。这一题目指引考生将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全面思考、分析、整合,导向鲜明。3. 鼓励开放探究,增强创造思维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增强试题开放性,创新试题形式,尊重个体表达的多样性,鼓励发挥探究的主动性,力求激发创造思维。例如,全国二卷阅读Ⅱ第9题,要求考生参照传统的点评批注的方式,选择文本中的文字进行评点:9.王太下棋部分,方括号中的文字是评论者插入的评点,或点出写法之妙,或揭示人物心理。请你参照这种方式,分别就“观棋众人”与“王太的笑”两个方面,各找出一处有所会心的语句,并给出简单的评点。(6分)从考查目标来说,该题重在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自主探究的角度来说,该题鼓励考生发挥个人鉴赏的主动性。题目选择王太下棋的部分作为评点对象,因为这个部分有场景、有人物、有动作、有言语,情节集中,画面感强,能充分激发阅读兴趣,可供评点的“点”也较多,试题的开放性强,考生可以抓住自己*有感触的语句,给出自己富有个性的“酷评”。再如全国二卷作文围绕“梦的赠予”设置写作情境,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全国二卷作文“梦的赠予”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昨夜闲潭梦落花”“我欲因之梦吴越”“铁马冰河入梦来”……梦往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感受和期冀,为我们打开更浩瀚的天空。我们也常常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梦,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梦,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试题鼓励新时代的青少年大胆拥有梦,主动分享梦,自觉传递梦,勇于实现梦。基于这一情境展开写作,既可以极大地激活青少年的想象力,让他们充分打开写作的议题空间,又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引导他们写出真情真意,避免泛泛而谈。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在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的基础上,强化思想引领,鼓励思维创新,切实履行为国选才的神圣职责。
按照山东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进程表安排:一、7月16日11:00后公布普通类提前批、艺术类本科提前批、体育类提前批和春季高考本科提前批第2次志愿录取结果。已经填报的考生和家长及时查看录取结果,查询方式:(1)短信推送。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将为已录取的考生推送短信,考生接收短信的手机号为高考报名使用的手机号。(2)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门户网站查询。考生可登录山东省2025年普通高考录取查询平台(https://cx.sdzk.cn)查询本人录取结果。(3)“爱山东”APP查询。(4)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查询。今年我省提前批分A\B类,已很难出现“捡漏”机会,但还是有意外。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为例,去年遇冷的警犬技术、公安情报学专业,今年录取分数有所回升,不过其警犬技术专业男生*低录取分仅567分 。山东警察学院青岛方向男生公安学类、威海方向公安学类专业*低分数分别为525分和540分。二、7月24日至26日填报普通类常规批第2次志愿,包含第1次志愿剩余的本科计划和所有的专科计划,也就是一段线下二段线上考生填报志愿。PART.1省内学校山东职业学院具有铁路行业背景的高等职业院校山东职业学院起始于1951年建校的济南铁路机械学校,1958-1963年曾升格为济南铁道学院。学校是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厅直属高职院校、山东省具有铁路行业背景高职院校、第一批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管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管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公司发展链、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建设的公司企业大学。学校始建于1958年,隶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是直属于国家电网的一家。学校前身系始建于1958年6月的青岛动力专科学校,几经迁校易名。1997年7月,学校与山东电力职工大学、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党校整合重组,搬迁至济南现址,实现了山东电力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1999年4月,学校与原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合并重组,确立了校院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办学体制,实现了山东电力科技与教育资源的整合。2008年12月,公司以学校为依托,组建成立了国网技术学院;2009年11月,学校上划直属国家电网公司管理,承担起公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2012年-2017年,学校先后设立成都、长春、西安、苏州、郑州等五家区域分院,及山西、湖北、天津、江西、丰满等五家合作基地,实现了公司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隶属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成立于1976年,坐落于青岛市黄岛区海军路1166号,地处大珠山麓,灵山湾畔,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文化底蕴深厚;集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国有公办普通高校。学院隶属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教育行政管理隶属山东省,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前身为青岛海运学校。1980年,经交通部批准改为成人高校,更名为“青岛远洋船员进修学院”。1983年经交通部批准,更名为“青岛远洋船员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2015年,顺利通过了由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组织的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的验收PART.2省外院校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原隶属铁道部管理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省属公办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轨道交通行业办学历史*悠久、影响力最大的高职院校之一,是长三角地区一所轨道交通高校,是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新时代,学校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卓越新南铁的发展目标。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南京特别第*职业中学,1953年,黄炎培先生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时名为上海轻工业学校)商科并入我校,1955年起更名为南京铁路运输学校,长期隶属铁道部管理。2002年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成建制由铁道部划转江苏省地方管理。建校80年来,始终坚守“职教报国、立德树人、追求卓越”的初心使命,传承教育救国、现代职教、铁路行业三种禀赋,坚持“走合作办学之路,与中国铁路同行”的办学理念,致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铁路基因的兴路强国时代新人”,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被誉为铁路“黄埔军校”。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原隶属铁道部管理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2001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高职学院,2004年由铁道部移交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学校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湖北省*佳文明单位、湖北省法治建设示范学校、武汉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荣获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卓越奖。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全国铁路系统第*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1年,1958年至1963年举办本科教育,1994年全国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河南省公办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全国铁路系统第*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空军装备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73年,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湖南省卓越高等职业院校、军队定向培养士官定点高校,主要承担为军队培养定向士官,为军队装备保障和地方航空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历史沿革: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73年,隶属于空军装备部。原名“空军航空工程部第二航空工程学校”,1994年4月改名为“空军长沙航空工程学校”;空军第二职工大学创建于1983年2月,原名“空军航空修理第二职工大学”,1986年从成都迁入长沙空军第二航空工程学校内,1994年9月改名为“空军第二职工大学”,与空军航空工程学校共处同一校园,共享教育资源,实行统一领导、区别管理的模式。1998年3月,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两校合并改建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名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总后勤部批准军队校名为“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2002年7月,经空军装备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长沙工业学校整体并入学院。目前长沙航院形成两区三点的办学格局,即跳马、圭塘两个校区和洞井培训中心。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直属中国民用航空局,是民航内*早一所独立设置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作为民航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家队、主力军、主基地,学校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我国民航专业门类*全、培养规模*大、能力*强、水平*高,享誉国内、在东南亚民航有着较高影响力的职业院校,为我国民航强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空港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学校成立于1980年,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3年成为中国民用航空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2016年被确定为“广东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民航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双方深化共建学校,支持学校创建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2019年被确认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直属高等院校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所属高等院校、中国共产党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党校、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中国邮政网络学院全国中心、国家开放大学邮政学院、中国邮政科技服务支撑基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于1984年由民政部创办,1999年升格为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成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和民政部共建、省教育厅直属高校;入选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B档)建设单位、全国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新中国第*所出版印刷类高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所出版印刷类学校,中国出版印刷专业教育的摇篮,国家新闻出版署(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特色学校。2008年,学校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0年,学校被列为国家100所骨干建设高职院校单位之一,2015年通过教育部和财政部两部委验收并获得“优秀”等级。学校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单位;是上海市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首批试点单位;上海市第一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单位。2017年,学校1名教师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申办形象大使,学校助力上海获得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举办权。2018年荣获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获得教育部“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称号。2022年,“分类评价”工作在上海“应用技能型院校”中再次以显著优势排名第*,社会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两所院校合并而成:一所原国家重点中专兰州气象学校,隶属于中国气象局;一所甘肃煤炭职工大学,隶属于甘肃省煤炭工业局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是整合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资源,经教育部批准、甘肃省政府同意设置的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学校前身是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的国家重点中专兰州气象学校(始建于1951年)和隶属于甘肃省煤炭工业局的甘肃煤炭职工大学(始建于1984年)。2004年两校合并改建为我国西部第*所资源环境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3月,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将国家重点中专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始建于1951年)并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关注【学业帮】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版权说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为公益,未用于营利,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