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多动症 多动症儿童在婴儿期喂养困难,经常哭闹不安,到了会爬会走路的年龄,更像是一颗随时爆炸的定时炸弹。如果家长不好好看着他们,孩子随时都会有危险,这也常常让父母身心疲惫。 上学后,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常表现得不耐烦,他们可能与同学相处不好,性格冲动,容易打架闹事,甚至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心学习,导致学习*差,对去大学失去兴趣和信心。 因为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影响父母的情绪。而缺乏对与多动症相关的常识的理解导致不当的养育方式,进而强化了多动症儿童的问题行为。
01 运用行为治疗管理多动孩子 在多动症孩子的管理中,行为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基本的干预措施,是其他治疗方法的基础。行为理论认为, 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并因强化而保持下来的,因此,可以通过另一种学习来消除或矫正这一异常行为 。 一、奖赏 奖赏对所有儿童来说,是一种有力的激励方法,奖赏可以分为: (1)物质奖赏: 这类奖赏是与生俱来的,常与人类生存的基本活动有关。例如儿童饥饿时(刺激)一找食物(行为)一吃食物后就饱了(奖赏)。物质奖赏比较简单,很容易增强,但也容易厌烦,继之失效。 (2)社会奖赏: 社会奖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能促使儿童增加或保持某种行为,而且这类奖赏很容易实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微笑、点头、紧紧拥抱、拍拍头或肩膀、温柔地抚弄他的头发、用手臂环抱着孩子、一个吻、表示满意的手势、眨眨眼睛等都表示肯定。家长和老师应该教会儿童懂得和感受社会奖励,逐步取代物质奖励。 (3)活动奖赏: 指儿童喜好的活动,如:打球、游戏、户外活动、郊游、看电视、上网等。 (4)代币法: 代币为替代性的一种纸币,可以自己制作。这类物质本身毫无价值,但可用它换取其他的奖赏,如:代币可以换取糖果、饼干等食物。但这种奖赏必须在能兑换成其他奖赏时,才能有增强的作用,否则会失去效应。 二、消退 首先必须仔细地观察究竟是什么因素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起了强化作用。一般来说,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无原则满足或儿童本人从不良行为中获益,都可以起到强化作用。针对找到的强化因素,停止对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不予理睬,使其自行消退。 应注意,在消退治疗开始时,孩子会出现一些情绪反应,如哭闹,不良行为发生的频度及强度都会明显增加。这时父母不要动摇,继续坚持下去,不良行为就会逐渐减少。但对于严重的攻击或破坏行为,以及严重的自伤或伤人者不宜采用消退法。
三、惩罚 惩罚并不是打骂,要讲究方法。以下方法家长可以灵活运用: (1)自然结果惩罚: 自然结果是继孩子的不良行为后正常或自然发生的事情,例如,不好好吃饭的自然结果是下午饿肚子,不做作业的结果是明天挨批评等等。孩子经历了因为自己的行为而产生的后果,就可以学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父母要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实施这些方法,同时切记不要人为介入,要让孩子认识到,是由于他自己的行为导致的结果,咎由自取,才能起到惩罚的作用。由于惩罚是自然产生的,所以孩子很少会对父母不满。 (2)逻辑结果惩罚: 应用逻辑结果来处理不良行为,要保证这种惩罚与不良行为的性质相吻合,即:惩罚对某一具体的不良行为而言是符合逻辑的,合情合理的。例如:不刷牙,就不给糖果或甜食吃;用水枪射小朋友,就一星期不准玩水枪。当孩子看到不良行为与惩罚间的明确而合理的关系时,更易于改变该行为,同时也不会对惩罚产生不满。 (3)暂时隔离法: 适用于学龄前和低年级儿童,当孩子发生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时(例如辱骂奶奶,有意攻击小朋友),让他们站在某一特定的地方或坐在某一把椅子上,直至所规定的时间(通常为1岁1分钟)。这一策略应在不良行为发生之后立即应用才有较好的效果。 (4)取消特权: 取消给予的奖赏物或让孩子失去某些特权(例如玩游戏),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因为这些儿童预先已经知道什么样的不良行为会导致这样的惩罚,对他们会有督促作用。 02 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当给予明确的指示,安排更有吸引力和更有激励性的任务,对完成任务或服从规则给予及时的奖励,逐步使这些规则内化,提高自己的管理、控制 自己的能力,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奔向未来。 以下介绍几种方法,父母可以在家里指导孩子,逐步培训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①加强语言和规则的内化 ②把完成任务的重要信息外在化 多动症儿童的工作记忆(记住完成某项任务所必需的信息的能力)有显著损害,把要完成的任务陈列出来非常有帮助。例如做家庭作业时,预先在桌上放一个卡片,上面列出一些重要的规定和注意事项,包括“做应用题要认真看完题再去做”;“完成作业后,要认真检查”等。 ③、把动机源外在化 多动症儿童在调动自己坚持完成任务的内在动机方面存在缺陷,经常会产生乏味、厌倦、以及拖延情绪。心理学家采用外在动机(奖励)去激励儿童克服自身内在动机的缺乏,即及时反馈、频繁反馈、更强奖励,用奖励强化他的好行为、控制他的多动和厌烦,逐渐延长坚持的时间。 还可以设计一些任务来创造成功。逐渐将外在动机(靠奖赏激励)过渡到内在动机(靠意志坚持)。当一个人产生了内在的动机,不需要鼓励、奖赏、报酬也会坚持去做应该做的事。 ④、应用问题解决策略 行为冲动的人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善于对不同情境做出相应的反应,不能很好地预测自己的行为及后果。问题解决策略的要点是帮助儿童学习如何认识和明确问题,设想多个不同的备选解决方案,挑选*佳方案,从而达到能恰当地解决问题、适应环境的目的。 问题解决策略的实施可以分为下述5个步骤: 1.停下来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2.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帮助儿童列出所有的解决办法。 3.*好的办法是什么?列出可能有用的方案,帮助儿童选择*可能实施并容易成功的方案。 4.执行这个方案!鼓励孩子付诸实施,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5.方案执行得怎样?与孩子一起对解决的问题的结果进行评价,并总结经验。 ⑤、体验情绪、控制情绪 近年来研究发现情绪失调普遍存在于ADHD患儿中,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和容易激惹,认为是导致患儿社会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 他们对情绪刺激过于敏感,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失控,只顾自己的感受,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以发脾气、攻击行为作为解决矛盾的惯用方式,因而导致被伙伴拒绝。通过情绪管理训练,让儿童学会体验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从而控制自己的情绪。训练的方法有: ①察觉自己的情绪 ②体验他人的感受 ③延迟反应 ④分析社交情景作出恰当回应 ⑤管理自己的情绪
写在最后 以前普遍认为ADHD会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好转痊愈。但实际上,长期的研究数据显示,大约29%的ADHD患儿在成年后依然受成人ADHD的困扰,ADHD的症状会伴随他们至成年。并且童年确诊ADHD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期会比同龄人患抑郁症的比例和自杀率要高。 如果你是ADHD家长,给自己一个拥抱,鼓起勇气,这将是一场难缠又长期的硬仗。了解横在孩子和你面前需要翻越的大山,携手面对和克服的困难。做好心理准备,才能给予孩子正确 地 支持。
PowersInside 在这里,我们探讨和你、和我都有关的日常心理危机,共同探索「心理」的隐秘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