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试卷结构与特点 济南市2022年11月七年级上学期市中区语文试卷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结合山东省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设置。“立德树人”是命题考查总原则,基于“核心价值、素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课程标准》是命题考查的总依据,统编本教材是命题考查的总抓手。突出方向性,坚持科学性和公平性,反映时代性和民族性。 试卷包括2022 中考新题型五大模块 ,即“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及语言运用”“ 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依旧坚持“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的原则,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感悟等五个层次的能力进行了难易不同的考查。共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 二 考查模块解析 一、 积累与运用 12 分 1.综合语段中 2.综合语段中 5.考察文学常识,3分,难度中等 二、 古诗文阅读及语言运用 40 分 (一)课内文言文9分 (二)课外文言文8分 (三)诗歌阅读 7 分 13.考查古诗词画面描写 中等 (四)名句默写 9 分 (五)语言运用4分 15.考查仿写句子,新题型,4分,难度中等 三、 名著阅读10 分 16.考查《朝花夕拾 10 四、 现代文阅读27分 ( 一 )记叙文阅读2 7 分 18 18(2)考查记叙文品味语言之 20.考察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3分,难度中等 五、 写作60分 22.命题作文,考查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60分,难度中等。 三 考点分析 题号 题 型 考点 对应教材 难度 分值 1 选择 综合语段字音 七年级 低 3 2 选择 综合语段字形 七年级 低 3 3 选择 成语 七年级 中 3 4 选择 病句 七年级 中 3 5 选择 文学常识 七年级 中 3 6 选择 课内文言文实词 七年级 低 3 7 选择 课内文言文虚词 七年级 中 3 8 选择 课内文言文内容理解 七年级 中 3 9 笔答 课外文言文断句 七年级 低 2 10 笔答 课外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 中 3 1 1 笔答 课外文言文内容理解 七年级 中 4 1 2 选择 古诗词理解和分析 七年级 低 3 1 3 笔答 古诗词画面描写 七年级 中 4 1 4 笔答 名句默写 七年级 低 9 15 笔答 仿写句子 七年级 中 4 16 笔答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七年级 中 10 17 笔答 记叙文概括文章内容 七年级 中 4 18 ( 1 ) 笔答 记叙文品味语言之赏析词语 七年级 中 3 18(2) 笔答 记叙文品味语言之赏析语句(人物手法) 七年级 低 3 18(3) 笔答 记叙文品味语言之赏析语句(修辞手法) 七年级 中 4 19 笔答 记叙文理解句子 七年级 高 5 20 笔答 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 七年级 中 3 2 1 笔答 记叙文段落作用 七年级 高 5 22 笔答 命题作文 七年级 中 60 四 试卷总结 此次 济南市2022年七年级上学期市中区语文试卷 ,从考查的内容来看,涵盖了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列的主要知识点,突出核心价值引领,人文素养立意,彰显的育人功能,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感,发展思想,提高审美情趣;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试卷整体难度中等,新题型出现较多,要求学生细心谨慎,稳住心态,并且对知识点需要灵活运用。 1、积累与运用: 一共5 题,每题3分。字音 、字形考查相对简单,内容选自初中阶段课内字词及生活中常见易错字词。成语和病句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中考大纲中明确要求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这部分题目难度不大,但需要学生注意及时反复积累及易错点辨析,避免失误。文学常识考察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要重视学习重点,需要不断积累。 2、古诗文阅读: (1)课内文言文《 〈论语〉十二章》 为7上篇目,此次依旧 考查课内实词、虚词及内容理解掌握情况,整体难度不大。第一题 实词考查词类活用、通假字、重要注释等;第二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涉及7上课内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虚词一直是部分学生的薄弱点,需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牢固记忆,灵活运用;第三题内容理解涉及涉及内容概括、艺术手法分析、主旨主题等,考查较综合。 (2)课外文言文 节选自《欧阳修论作文》。近几年课外文言文选文涉及议论说理、写人记事、人物传记类,涉猎全面 , 综合考查学生文言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复习全面,明确各类文章特点,针对作答。 此次断句题难度不大,需要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划分,此次考查可以联系上下文,翻译准确后,断句相对容易。本次翻译语句对实词、虚词考查都包含, 如“尝”乘间”“以”“之”, 需要结合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作答,也再次印证了文言理解全篇的重要性,需要夯实课内基础,迁移课外阅读。内容理解题为常见的内容分析题,难度中等,需要学生作答过程中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切忌将原文与答案剥离作答。 (3)古代诗歌阅读《偶成》是宋代诗人朱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的前两句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年轻人们;后两句是含蓄而形象地写出光阴似箭、时不我待的感受。全诗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 近几年中考古诗词选文涉及以词和律诗为主,文体涉猎较为全面,综合考察学生结合诗句赏析诗歌的能力,屡次改革都有所涉及,题目灵活多变。第一题 为古诗词理解和分析的选择,需要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手法有充分的了解,对细节考查较为重视。第二题考查结合诗句赏析诗歌的能力,从炼字角度赏析诗句,难度中等,需要学生明确该类题目的分析步骤,在理解整首词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内容逐步作答。 (4) 名句默写的题目,均选自课内古诗文,诗句内容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审美性、蕴含哲理、抒发爱国情怀、崇高思想、坚强意志等美好情感,描写优美意境等。同时强化古诗文名句实际语境中的理解性记忆,难度不大,需注意书写的准确度。 (5)语言运用考查仿写句子,为新题型,是近两年语言运用改为主观题后的第一次 考查,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仿写句子需要根据例句的格式、手法、内容来拟定,应体现语意连贯和技巧运用,也是提醒学生应试的多面性、灵活性。 3、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题以主观题目的形式考查,主要考查《朝花夕拾》, 新教材要求“三位一体”的阅读,将名著阅读作为。名著进学考是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有效举措。试题从 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人物评价、精神品质 等维度入手,呈现原著内容,指向“整本书”阅读 ,要求学生识记情况要准确、积累范围要广泛。 名著阅读的核心是要让学生亲近名著,其目标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自我,促进心灵世界的丰富和完善。不能以读“架子书”(导读、梗概、问答等)来代替对名著的阅读等。更不能用识记知识点来敷衍名著阅读。 4、现代文阅读: (1)记叙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查学生的标题、理解、赏析文本能力以及作答时语言表达能力,分值为27分。此次选文为《北京日报》的《父亲归来的那一天 》,选文很新,文章洋溢着丰富的主题内涵,彰显亲情的伟大和对工作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文章艺术手法娴熟,语言真挚感人,兼具心灵之真和艺术之美,属文质兼美的文学类文本。 此次第一题 考查概括内容,此题型需要熟记答题思路和步骤,对应到原文中,注意格式的写法,难度适中。第二题是考频极高的品味语言,包括赏析词语及从人物描写和修辞描写角度赏析句子,属于基础题型。对于“抱团”的词语释义,除了考查学生理解词语能力,也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整体分析词语效果的能力。人物描写考察动作描写,修辞手法考查比喻,其手法辨析及表达效果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第三题为重要语句理解,综合性强,对学生理解领悟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求高。第四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难度中等。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对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准确的解答。 第五题主要考查段落的作用。需要把握段落所在文章,围绕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该题目作答时考虑需要全面,情感体会要完整。 5、作文: 此次作文为命题作文《老师,您笑起来真好看》,由写作题目、写作要求等构成。此次作文改自“你笑起来真好看”,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宿构,突出写作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主体诉说,体现考生自己对于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辨知。 要斟字酌词审题。题目中关键词一“ 老师”:可以是身边的老师,也可以是不同阶段的老师。 关键词二“笑”:此词象征着勇敢、温暖、乐观、善良等,或友情,或亲情,或大爱,不应仅仅停留于“笑”这一表情。关键词三“好看”:暗示作者的情感倾向,对所写对象的赞美、讴歌,写对自己产生的正面影响、积极作用。 需驾熟就新选材。在审准题的基础上,先选择熟悉的素材,做到有话可说,但容易落入要么“我 考完试时,老师 笑起来真好看;要么我犯错时,老师笑起来真好看” 这样千人一面的窠白。因此,选材还应注意新颖性,要详略得当表达。在文体上,可写以事为主的记叙文,可写小标题式的散文。但无论是哪种文体,重点叙写的应是“笑”的那个画面、瞬间、镜头,用细节去刻画,用画面去渲染:重心不应落到牵涉到“笑”的那件事的原因、高潮等,这些都是为写“笑”做铺垫的。 题目限定了主语——老师,但没有限定具体情境的地点状语与宾语,所以,充分的思维发散和联想,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素材就会“千变万化”。但作文选材、篇章结构和语言组织上是学生的难点。作文中有书写分,写作时需注意卷面整洁。
可私信获取 期末备考知识点&期末考模拟试卷 特别推荐 ● 2022年11月山东省实验高一期析 ● 2022年11月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期析 ● 2022年11月济南市槐荫区九年级期析 ● 2022年11月济南市高二析 ● 2022年济南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析 ● 2022年济南市历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析